在“素質教育”的理念和“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下,2000年中國啟動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2001年教育部又先后推出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及小學和初中各學科《課程標準》。此次課程改革,從指導思想和內容框架方面均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面對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體育課怎么上?體育課上什么?學生要學什么?學生怎樣去學?新課程理念下體育課教案怎樣設計?這些問題都是新形勢下體育教師急需解決的,本人就新課程理念下對體育課教案設計談幾點自己的認識與思考。
一、要給生成留下足夠的空間
體育教師在上課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教案與實際上課過程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很多時候教師在教案設計中為學生設計了很多條條框框,但是在實踐上課過程中,這些很難面面俱到,這就導致了課前設計得越多,課上學生自由空間就越小,所以在新課程理念下教案的設計內容上不要過于詳細,形式上不易繁瑣,結構上不要過于封閉化和程式化,而是要體現出內容上的概要性、形式上的模糊性、結構上的不確定性,留有一定的空間,以適應新情境、容納新內容、確立新策略,為教學中師生間的互相共振、互相新知、互相建情留有余地。這樣在備課和課堂教學之間形成一種特殊的“張力”,隨課堂情景的不同隨時改變原有的設計,適應新的情境,實現動態生成。
二、要有多項選擇的設計
傳統的教案設計是:教師設計好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練習方法,在程序化的表格中書寫教案,每個程序中的內容基本大同小異,沒有體現教材的特點,導致了一學期的教案千篇一律。在課改以后就要求教師在寫教案時,要努力跳出傳統課堂的程序設定模式,充分估計學生在練習時可能出現的問題,確定好重點、難點、拓展點,學生可能在什么地方出問題,怎么引導、采用什么方法能較準確獲得反饋信息,通過觀察表情、個別提問、現場演示、集體討論等,設計出多角度、多層次的策略菜單,以便在課堂中能迅速調用。這樣即使出現打亂教案的現象,也不會太緊張,可以因勢利導,耐心細致地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
三、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
設計教案時不能只有教師活動為中心的教學過程,而是要考慮學生的學情和課堂生成的教學資源的雙向設計。師生互動、師生互補,更多的要從學生的學習出發,以促進“怎樣有效地學習”為主,重點解決學生“學什么”“怎么學”“學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方式學”等問題,在教案中充分體現“師生平等互助學習”的“生本角色”。
四、要體現教師自己的個性
我從事多年體育教學工作,體育課教案也寫了很多,教案的設計也借鑒了很多,改來改去,最終發現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好教案,教師在借鑒他人的教案設計時,要從自身興趣、愛好特長、能力結構出發,對所教授的內容進行選擇、開發、組合,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對學生了解的情況下設計具有個性特色的教案。
總之,在新課改背景下,教案應是在動態中生成的,它不再是課前的一錘定音,而是一個在課前不斷改進,課后日趨完善的動態生成過程,對于體育教師是一個真實的“設計—實踐—反思—完善”的專業化成長的過程,知易難行,這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努力、探索和改進。
作者單位:甘肅金川集團公司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