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它自身的特點就決定了它不能被機械地教,機械地學。英語素質教育應包含“語言知識、語言技能、語言運用”這三大內容,有了這樣的認識,就為今后在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指明了方向。
以下是我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一些粗淺的認識和做法:
一、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
素質教育的實施就是以“人為中心,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作為英語教師,我們要反復認真地學習教學大綱和有關素質教育的專著。通過學習達到三個“明確”和八個“轉變”。三個“明確”是:明確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明確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明確在英語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的途徑。八個“轉變”是:在教學指導思想上,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在教學任務上,從教書向教書育人轉變;在教學質量評定上,由單純依賴分數、升學率向學生全面發展轉變;在課堂教學結構上,從以教師為中心向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相統一轉變;在教學安排上,由單純課堂向課外活動相結合轉變;在教學要求上,從死記硬背的講授型向智能和知識相統一發展型轉變;在教學方法上,從只研究教師的教法向重視學生的學法,主張教法和學法相統一轉變;在教學途徑上,從單純地傳授理論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轉變。
二、遵循語言教學原則,確保素質教育順利實施
教師采用何種方式,才能實行教師、教材、教法等多種因素與學生個體的最佳組合?運用何種教法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在聽說讀寫和自身個性方
面得到發展,從而達到學生掌握和運用外
語能力的全面改善和提高?
在教“Charlie Chaplin”一課時,我先問了以下問題來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Who is your favorite film star? Why do you like him or her? Why is he or she so popular? What is his or her manner of acting?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很高,爭先恐后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接下來,我讓學生閱讀課文,并回答幾個淺層理解問題:Who was Chaplin? What did he do when he was a child? What made him so successful? What was his manner of acting? 在絕大多數學生對Chaplin有了初步了解后,我提出了幾個較深層次的討論題:Why were Chaplin’s later films not well received, compared with his early films? 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Charlie Chaplin if he appeared in our classroom now?此時,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能靈活運用文中的信息,參與分組討論。而對于基礎相對較薄弱的學生,我鼓勵他們參與討論,為了幫助他們增強自信心,我一般指定他們為小組長。
三、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語言教學之中
在商品經濟日趨發達的今天,部分學生存在愛國主義意識和行為的淡化和冷漠,這是令人擔憂的。赫爾巴特說過:“教學如果沒有道德教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手段的目的”。高中英語教學大綱對思想品德教育進行了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論述,并提出“寓思想教育于語言教學之中,滲透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和良好的品德”的要求,因此教材在內容的編排上充分融入中西方的文明和文化,且內容和德育相聯,既貼近
生活,又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和思想性,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做人,激發了他們的愛國之情,不愧為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修養的好教材。教師應能動地、巧妙地發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安排設置道德教育的內容。本人在教學中,注意結合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恰如其分地、有的放矢地把德育內容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系列德育教育。
學海無涯,教無止境。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素質教育是我們英語教學改革中一個永恒的課題,我們英語教師要深入學習素質教育理論,勇于探索,大膽創新,為全面提高學生的外語素質做出不懈的努力。
作者單位: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