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教育已成為當今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和實驗的一個重要課題,就學校教育而言,數學教育是創新教育的主陣地之一,因此在數學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人人具有創造力
創造力是一種綜合能力,是知識、能力、人格的有機融合和促進,是外在知識內化過程中多種智力因素契合之后靈感火花的閃現,有時顯得那么“隨意”自然。創造力是人的一種潛能,等待著喚醒和激發。這是一門藝術,絕不僅僅是簡單的“教”,它需要營造有利于創造力培養的好的氛圍。
教師運用適度的語言,創設情境,激勵學生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從獨特的角度提出疑問。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質疑,批判性質疑是創新思維的集中體現;科學的發明與創造正是通過批判性質疑開始的。讓學生敢于對教材上的內容質疑,敢于對教師的講解質疑,特別是同學的觀點,由于商榷余地較大,更要敢于質疑;能夠打破常規,進行批判性質疑,并且勇于實踐、驗證,尋求解決的途徑,是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必備的素質。
二、培養學生數學創造力的具體操作
方法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思維能力是指人們對數學問題本質的認識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是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邏輯思維能力為基礎而又高于邏輯思維能力,它是數學中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重要能力。它主要體現在發散思維能力和直覺思維能力上。
發散思維能力又稱求異思維能力,是要求產生多種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單一的正確答案的思維能力,包括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善于從正反兩方面考慮問題,能夠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并從中擇優等。數學中的轉化思想、“變式”方法、逆向思維、打破定勢、克服負遷移等都是逐漸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而思維發散后評價擇優又體現的是聚合式思維,創造性思維是聚合思維
與發散思維的統一。
三、鼓勵與引導學生大膽猜測與探索,發展創新精神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探索,讓學生在課堂中做真正的主人。結合教學內容指導學生研究性學習,發揮知識的智力因素,大膽探索解題思路,勇于提出新解法。數學教學的核心是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創造能力。數學不能僅僅停留在傳授知識上,而應進一步圍繞數學思維能力的基本特征,認真進行思維訓練,大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應用知識的能力和實踐能力以及學生的創新精神,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培養,以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為社會培
養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青海省門源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