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語文教學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隨著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宏觀背景的改變——素質(zhì)教育對課程改革,教材改革、教法改革提出了強烈的要求,朗讀教學的研究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朗讀,應該作為一種再創(chuàng)造,無論是從生理角度,傳統(tǒng)讀書方法,語文教學本身還是從審美陶冶的角度來看,加強朗讀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下面,試談一下初中語文教學中朗讀的幾個作用。
一、朗讀可以激發(fā)學生對課文學習的
興趣
正處于青少年階段的學生,表現(xiàn)欲是比較強的,老師給他們機會,從而能使他們在自己的瑯瑯讀書聲中表現(xiàn)自己,他們大多都會盡力讀得最好,讀的人通過練習表演朗讀水平得到提高。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又可以使聽者情感受到感染,進入文章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心靈受到點撥而產(chǎn)生喜悅、憂愁、悲哀、興奮等各種感情,使廣大聽讀學生對作品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并產(chǎn)生喜愛心理,從而想進一步探究而去認真聽課,聽取老師下一步的分析。
二、朗讀可以加強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
記憶和理解
特別是課本中名家名篇,如朱自清的《春》《背影》,毛澤東《沁園春·雪》,古文古詩等尤其要注重朗讀教學。在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了解文章的思路、結(jié)構(gòu)、得到語言感、語氣感、語法感、語體感、暢達感、分寸感等。
三、朗讀可以提高學生普通話水平及
口語表達能力
“初中學生能用普通話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高中生能用比較標準的普通話流暢地自由交談并養(yǎng)成用普通話思維的習慣”。中學生說一口流利標準的普通話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讓學生學會朗讀課文,并很好地朗讀課文,就是對他們普通話的最佳訓練,同時也有助于他們語言表達能力、口語能力的訓練,可謂一舉多得。
認識到朗讀在教學中的重要性,那么,在教學中還需要做到運用正確的朗讀教學法。朗讀得法,質(zhì)量才會提高,才能給課堂添加光彩,否則會事倍功半,適得其反。
1.把好朗讀基礎訓練的關
一切訓練活動以學生能夠達到為準則,我們除了重視朗讀之外,更重要的是重視學生在朗讀訓練活動中的內(nèi)心體驗。第一步應是針對學生提出訓練要求,如集中注意力,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讀得響,讀得暢等。然后,必須掌握朗讀最基本的要求和各年級的訓練要求,這就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本。”這句話的含義有兩點:一是關于朗讀的總體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二是讀的內(nèi)容:課文,即教材中選用的范文,都是名家名篇,我們在朗讀這些作品的時候是在朗讀別人的作品,因此在讀的時候,要準確揣摩作者在作品中表達的思想感情,朗讀時盡量尊重作者的情感原味,依據(jù)內(nèi)容的段落,詞句所包含的主旨與情感,原原本本的運用語言的技巧,以優(yōu)美的節(jié)奏,高、低、輕、重、強、弱、快、慢的音調(diào),把原詞句的意態(tài)、語氣,生動地再現(xiàn)出來,進而產(chǎn)生賞心共識的感受。
2.注重范讀
教師的富有感情的示范性朗讀,實在是教學過程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驟,如果語文教師能以飽滿的激情,注意語言藝術(shù)的運用,讀出作品所要表達的感情,以引起學生產(chǎn)生感情上的共鳴,豈不更有利于學生對作品的理解?
3.朗讀時間、朗讀內(nèi)容要適可而止
朗讀時間最好是在開講課文前十幾分鐘,切不可一讀再讀占據(jù)太多的時間。朗讀并不是每篇課文都適合,文辭優(yōu)美的散文、記敘文宜用朗讀教學,還有課本中所選用的古代詩詞,更須反復吟誦。
4.朗讀方式要靈活多變
通過多樣朗讀來激起學生的朗讀興趣是可行的。有齊讀、個體讀、分組讀、對讀、分角色讀等方式。全班的齊讀,雖然聲音響亮,看似“壯觀”,但往往會減低學生表現(xiàn)的積極性,其中不乏只動嘴巴、沒有聲音的南郭先生。但并不是說不用齊讀法,簡短的詩歌還是適合齊讀的。而個體讀,是叫學生輪流讀,最好是分段讀。而戲劇類作品如《皇帝的新裝》《茶館》最適合分角色來朗讀,甚至還可以編成課本劇。
5.每篇課文朗讀要注意的事項,教師要有明確的要求,諸如速度、讀音、感情、停頓等方面
“根據(jù)階段目標,各學段可以有所側(cè)重。評價學生的朗讀,可以從語音、語調(diào)和感情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查”,此外,學生讀完后,教師不要忘了點評。不管他們讀的效果如何,都要先找出他們的優(yōu)點說出并加以激勵表揚,多說一些贊美的話,如“有進步了”“聲音很洪亮”“咬音很準確”“感情把握很棒”諸如此類的評語還是必要的。如有缺點,再指出缺點,提出希望和要求,這樣就不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了。注重課堂上的朗讀,小而言之,是培養(yǎng)語感、積累語言的正確途徑;大而言之,是教學改革和培養(yǎng)文明的高素質(zhì)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之一。正確地運用朗讀教學,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zhì)量,這一點本人深有體會。剛參加語文教學工作的時候,請學生起來朗讀,大多噤若寒蟬,或讀得連自己都聽不到,或讀得太大聲了,但卻是在“唱讀”。針對這種朗讀現(xiàn)狀,不斷地給他們制造機會來大膽朗讀,教師范讀,并經(jīng)常放課文朗讀磁帶,以此激勵他們讀的積極性。慢慢發(fā)現(xiàn),早晚讀,教室里一改往日的沉默,傳出了瑯瑯書聲。課堂上一說要朗讀,學生躍躍欲試,都想一顯身手。這樣,學生整體普通話水平、口語交際能力有了提高,由此對課文內(nèi)容、詞語有了較好的掌握,語文學習的勁頭提高了。
以上是對初中語文教學中朗讀作用、朗讀方法的一點膚淺認識,真誠地希望從事語文教學的老師能重視朗讀教學,從而使我們的語文教學再上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1]何學明.《淺談初語文新教材及教學
方法》.
[2]《要切實研究初中語文朗讀教學》
(《語文教學通訊》.2002年第3期.
[3]《國家語委、國家教委關于普通中學普及普通話的通知》.1993年2月20日.
[4]《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
作者單位:廣西大化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