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課堂實施素質教育的途徑就是要打破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以灌輸為主線的教學思路,構建以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為主線的教學模式。
一、切實實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充
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什么是“自主性學習”?就是指學生自由地開展學習活動并在學習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性。也就是說,自主性學習包括自我決定、自我選擇、自我調控、自我評價反思等幾個必要環節。其中自我選擇尤其重要,可以這么說沒有學生的自我選擇,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主學習,這正是我們創建“課堂超市”的初衷。在“課堂超市”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模式。但自主性學習不是“自學”,自學是指一個人在沒有教師授課或指導的情況下學習,而自主性學習仍需教師的授課或指導,教師的一個關鍵性作用是指導學生對學習有興趣、有熱情、能主動、積極地學習知識提出問題,設計實施方案,得出結論并加以運用。
二、增強了課堂教學的開放性
“自主學習”是把學生置于一種動態、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這種環境是開放的,課上與課下結合,校內校外呼應,小組內與小組外互補;這種思維環境是開放的,學生在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中,一方面沿著老師的導控,另一方面具有較強的主動性,學生的認識過程是建立在通過預習、交流、提問、甚至對老師“發難”的基礎上,因此很容易自主地構建知識結構,進而推廣、應用。
三、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來源于學生對自己行為的控制權和成功的體驗,如果學生的行為是“被動”的,受制約的,那么他們的積極性便會有所下降。在自主學習教學模式中老師的角色定位為既是宏觀的調控者,同時又是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好助手,這就要求老師在“導”時,問題難度要合適。同時要做好課堂內反饋,而不是寄托于作業和試卷,其實每節課上均應在學生主動自學的基礎上,老師精講點拔然后安排一定量課堂反饋練習,當場練、當場交、當場檢查達標情況,使學生有成功的體驗和喜悅。
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不僅僅反映在考試平均分上,還表現在學生能力的提高上,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曾做過“知識記憶保持的對比實驗”“獲取知識能力的對比實驗”“知識靈活應用的對比實驗”“動手探究問題的對比實驗”,以及“學習方法
掌握情況的問卷調查”。以上實驗和調查結果都表明學生在掌握“雙基”或是發展智力與能力方面,實驗班學生都優于普通班學生。
作者單位:河北省正定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