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等,均是以建構主義學習論為基礎,提出的新型教育觀。因此,在新課程的實施中,我們需要明確教學不僅是一個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如何調動學習的注意和動機的過程,只有在學生的主動參與下學習才能變成一種自發自覺的過程,學習才能轉化成一件有意義和令人興奮的事情。
對學生而言,學習動機無外乎外部動機和內部動機。滿足家長的要求成才成人考試得高分屬于外部動機而在強烈好奇心的驅使下,體驗學習過程中的喜悅,體驗成功的收獲則屬于內部動機。現代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內部動機才是促使學習的真正動力,只有將學習的外部動機轉化為內部動機,才能形成學習的持久動力。因此,在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內部動機的開發,在開發時,我們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激發好奇心
好奇心可以說是內部動機的原型,當人們接觸到新奇的、有趣的、驚異的事物時就會引起好奇心,當事情還沒有搞清楚時,受好奇心的驅使,探索未知的活動過程和結果,就會使人們得到滿足感。因此,在上課伊始,教師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制造懸念,以疑誘思,使之開動腦筋,思考問題,讓學生在生動、活躍的教學活動中主動地學習。
二、引起認知沖突
把好感轉化為求知欲,再轉化為自主的學習行為,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即:學生認識到現有的知識能力思維和教學目標的差距,并認識到解決差距的意義或觀察現象與已有的知識、經驗發生沖突;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探究、合作交流解決沖突,體驗探索樂趣,則會引起學生持久的內部動機。
如物理課在講到浮力時,常識告訴我們比水密度大的物體會下沉,當我們把用牙膏皮(鋁)做的小船放在水面上時,小
船卻漂浮在上面,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沖突。另外像漏頭吹乒乓球、小車下滑實驗也均能在激發認識沖突的過程中把知識引向深入。
三、感受過程,體驗成功
學習動機的真正發展離不開過程的感受和成功的體驗。過程中的意外發現經歷艱難和曲折后的成功都會使學生感到興奮和充實。為此,我們要關注過程性的學習和探究性的學習,使學生在成功的過程中既感受到個體的成功,又能感到伙伴的支持和幫助。在經歷一次次的體驗和反思中樹立起上進心,使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團隊精神和社會意識,如在講到生活中常見的溫度值時,讓學生調查生活中常見的溫度計,了解原理并解釋為什么液體溫度計中的液體會有不同,并嘗試對環境問題中的溫室效應和熱島效應發表見解。如在認識到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后,探索凸透鏡的成像規律,了解凸透鏡成像的應用,了解人眼的成像原理,了解遠近視的成因及糾正方法。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參加活動的社會意義,這也是激勵學習動機的主要方面。
此外,良好的師風、和諧的師生關系,濃厚的學習氛圍,充滿情趣的課堂,均有利于學生擺脫心理壓力,盡早進入學習角色,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有利于啟發思維,指向認識要求,并最終形成濃厚的興趣,激發其強烈的學習動機。
作者單位:河南省濮陽市華龍區高中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