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體育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影響終身體育基礎的因素很多,但最關鍵的是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終身體育,是指一個人終身進行體育鍛煉與接受體育鍛煉。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就要形成體育鍛煉習慣。體育習慣是特定的情境刺激(場地、時間、器械、指導者等)和個體體育參與活動之間經練習和重復而形成的穩固聯系。要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鍛煉教育,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技能和習慣。“使學生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是體育教學目標之一。”在體育課堂上,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如何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呢?
一、從小培養
在啟蒙教育中將體育游戲作為主要內容。在游戲中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大腦發育,促進骨骼增長,這一時期幼兒沒有形成體育鍛煉的意識,也不會形成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而是由幼兒教師帶領統一安排活動。幼兒在活動中對體育鍛煉產生濃厚的興趣,在今后的成長中逐漸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小學時期是養成體育鍛煉的重要時期。因此,在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學校、家庭和社會施加的體育教育與影響尤為重要。一旦體育習慣形成,它將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好習慣是人在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地增長,一個人畢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確實,良好的體育習慣,適當的體育活動有益于腦力疲勞的消除,會使人們的動作更加敏捷、精確和協調,有助于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
二、激發興趣與主動性
興趣是最好的導師,只有有了興趣才可能有堅持的自覺性。學前兒童和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由于缺乏自我克制力,自覺學習的習慣尚未形成,興趣便是他們的向導。例如:激趣學法是創設一種活動的情景或氣氛,讓學生置身于生動、活潑的情景之中。通過氣氛的感染,使他們自覺地去看、聽、練。有位教師在組織身體素質練習時,一改傳統的教師什么學生做什么的方式,而是教師先提出練習要求,學生開動腦筋,設想各種動作達到要求,即完成任務。當學生兩人一組完成需要兩腳和兩手同時著地的造型動作時,全班四十多名學生做出了各不相同的十多種動作造型,顯然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被調動起來了,輕松活潑的學習氣氛,使學生樂學、會學和要學。另外,在校內外的體育活動中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長處,發揮其優勢,激發其主動性;當受到挫折時,要及時給予關心、幫助和鼓勵,增強其自信心。因此,教師要激發興趣與主動性,促使學生體育習慣的形成。
三、良好的體育氛圍
從社會因素看,全社會宣傳體育鍛煉,鼓勵參與體育活動,積極落實《全民健身綱要》。社區、街道公園、學校都安裝了聯合器械,營造一個人人都鍛煉,以鍛煉為時尚光榮的社會體育鍛煉的環境與風氣。這時體育習慣的形成起到巨大的作用。從學校條件看,要開展校園體育文化活動,既豐富體育知識,修生養性,傳播體育和運動文化,又樹立和提高全民健身和終身體育意識,培養體育鍛煉習慣。
作者單位:內蒙包頭服務管理職業學校昆區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