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語文課堂要煥發生命活力,就要讓學生動起來。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習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強大的動力。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學習。如在教學《采蓮》一文時,我先在課堂上將教室做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黑板上貼上采蓮小船、采蓮人,教室墻壁四周掛了一些荷葉、荷花、蓮蓬,給學生營造了置身滿湖荷花中的情境。課一開始,我播放了江南名曲《采蓮》,并投影了課文的插圖。動聽的音樂,美麗的畫面,很快把學生的心給牽住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了。接著,我放手讓學生借助拼音自讀。為了讓學生品味詩歌的意境,讀出詩歌的韻味,我借助多媒體演示“微風吹來,荷花、蓮子充盈搖擺的情景。”讓學生一邊看畫面,一邊感受荷花和蓮子“香”的氣息,并引導學生,自由暢想湖中的情境和采蓮人采蓮時的神情、動作、語言,由此體會人們采蓮時歡快、喜悅的心情。這樣教學,學生就會入情入境,內心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與課文產生共鳴。
二、調動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
只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才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在教學《穿山甲問路》一課時,我先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己學習課文,把找到的答案用直線劃出,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問號標出。自學時要求學生做到動嘴讀、動手劃、動腦想。通過感官訓練學生,促使他們在最大限度里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又如《臺灣的蝴蝶谷》一文中,“蝴蝶谷里迷人的景象”一段內容是理解的重點。教學時,我就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安排小組討論、圈劃、畫圖等學習活動,讓學生把不懂的問題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小組中交流、討論。通過同學之間的互相啟發,達到互相吸收、互相補充、互相糾正。
三、放飛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自由爭論中學習
在教學《兩個朋友》一文時,我問學生:“學了這個故事你們明白了什么?”學生們踴躍發言,有的說:“在危險時,只顧自己,不顧朋友的人是不能和他做朋友的?!庇械恼f:“我們以后也要幫助朋友,他如果有困難我們要幫他解決。”有一個學生卻說:“我有不同意見,從這篇課文中我明白了‘適者生存’的道理。因為在遇到大熊時,瘦子不會爬到樹上,脫離危險,如果救了胖子,或許兩個人都會喪命。胖子沒人幫,急中生智,想到裝死的辦法也脫離危險,所以他們都屬于‘適者生存’?!币皇て鹎永?,其他學生聽了有的哈哈大笑,說他錯了,有的若有所思,說有點道理。此時,我沒有否定他的看法,也沒有以一句“也有道理”而草率應付。首先,我以他的發言與眾不同而喝彩,然后我請學生分小組討論,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對課文的理解自己作出判斷。小組討論后得出:“強者可以說是‘適者生存’,但朋友間應該互相幫忙,不能只顧自己逃命,像瘦子這種人,我肯定不和他交朋友?!薄瓕τ谌昙壍膶W生來說,這樣的分析是比較恰當的。最后,我在學生們討論的基礎是作了全面的總結,使他們對課文的寓意有了比較正確的認識。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張揚,而且讓全班小朋友接受了一次人文性的洗禮。
四、尊重學生,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
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難免會有差錯、失誤,尤其是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冷淡、責怪、不適當的批評往往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而學生一旦喪失自信心,那么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大大削弱,當然對語文學習也就提不起興趣了。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努力創造條件讓困難生在語文課堂上獲取成功,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分層教學,經常讓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一些很淺顯的、在書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問題,做一些簡單的基本題。如果答對了、做對了或者答對、做對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揚,然后逐步加大訓練難度,提高訓練要求,讓困難生在不斷的訓練中獲取點滴的長進,體驗成功的快樂。另外,我還經常作出一些激勵性評價。諸如此類的評價,不但承認了學生的進步,而且讓學生也感受到進步。由此喜歡語文老師,也喜歡上語文課。
總之,要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就一定要把它變成學生樂于學習的場所,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動”起來,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這才是真正意義的語文課堂教學。
作者單位:江蘇省贛榆縣外國語北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