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革命題形式,由題激情
目前學生普遍對作文產生畏懼、厭倦心理,一個重要原因是作文。(不管是命題、材料還是話題作文。)命題脫離其生活實際,或者太陳舊老套,以致使之打不開思路,不能產生寫作欲望和情感。學生作文首先接觸的是題目,題目新穎且有鮮明的色彩、飽滿的感情,才能激蕩起學生的寫作情感。所以,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感情實際和需要,盡量把作文題出得新穎獨特,符合學生的生活積累,富有生活情感,只有這樣才能觸動學生的心弦,誘發學生的情感,激發起他們的寫作欲望。葉圣陶說:“教者命題,題意所含,要學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能有所撰寫。”此言切中肯綮。
二、引導學生留心觀察,以景激情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指出: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激發寫作欲望。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離開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頭和生命力。作家要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優秀作文,必須深入到生活中去,中學生寫作文,也應當以生活為基礎。贊可夫說:“應該打開窗戶,讓沸騰的社會生活,奇異的自然現象映入學生的腦海,借以豐富學生的感情經驗,激發學生的表達情感”,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奇異的自然現象和參與沸騰的社會生活,要在豐富學生生活的同時加強其觀察方法的指導和觀察能力的培養,讓他們在對生活的觀察中加強創造體驗,從而使生活之源化作觀察之流,
以優化生活儲備。
三、變換訓練方式,以隨筆抒真情
作文訓練方式的單一、俗套,使學生產生厭倦感,也不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全面提高。沒有真情實感的流露,失去了思想個性和情感的作文,等于是違背了創新作文
規律,是沒有靈魂的文字游戲,作文將會越來越機械化。要把學生從這種苦惱的被動中解放出來,并逐步走上“情動而辭發”的寫作之路,就必須不斷給學生新鮮感,保持、強化他們的寫作熱情。我覺得“生活隨筆”是一種比較好的訓練方式。它給予學生一個寬松自由的寫作空間,可以根據自己
的意愿、興趣、愛好去書寫。
應試作文常常規定時間,哪怕是“不想寫時也要硬寫”。從心理學角度而言,由于消極的情緒狀態使智力活動受到抑制,思維遲鈍,想象受阻。學生作文往往是應付,交差性的。而隨筆卻可以在“想寫的時候才寫”,只要是靈感來臨的時
候,無論是課間、飯后、清晨或是黃昏。隨筆的“意取”使學生回到寫作的主人翁位置,獲得了主動寫作的最佳時機,寫作變成了情感上的享受。
隨筆確實是自由的,它不拘形式,不
限文體,不計篇幅,不定內容。心意所向,筆觸所至,貼近生活,遠離作假。在隨筆中,學生的思想是真實的,情感是清純的。學生的“自我”可以盡情自由翱翔,描述記錄“自我”的心路歷程,得到莫大的精神快慰和心理滿足。從隨筆中,我看到一個個有血有肉、生機勃勃、個性鮮明的我,閃耀著生命的亮麗,激蕩著靈魂的呼喚。這是他們用生命、真心抒寫的心聲,
對生活的真情感悟。“隨筆”不僅是一種寫作,更是學生珍愛的“自由天地”,是命題作文無法達到的境界。
對于隨筆,我是有著切身體驗的。曾經懼怕命題作文卻能在隨筆中洋洋灑灑,至今珍藏著當初的第一本隨筆,并繼續著我的隨筆,因為它不僅是作文,更是一段值得收藏的記憶,也已成了一種習慣和興趣,具有無限的生命力。正是隨筆,讓過去的我、現在的我和我現在的學生感受作文的樂趣,從而熱愛寫作、鐘愛語文。
作者單位:河北省灤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