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人在多年的教學中,發現好多教師只注重學生的肌體耐力訓練,而忽視了心肺功能的訓練,致使學生在上課及業余訓練中對一些正常的生理反應感到恐懼。鑒于此,本文將對在中長跑教學中常出現的如:肌肉酸痛、胸部疼痛、腿部骨痛及極點等生理現象加以闡述并提出對付方法,從而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以便更好地搞好中長跑教學。
關鍵詞:生理反應 心肺功 極點
一、前言
中長跑是體育課的基本教學內容之一。它對學生們的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功能改善都有很大幫助,同時又能培養他們堅毅、頑強的意志和克服困難的精神。然而在中長跑教學中常會出現只注重發展肌體耐力素質,忽視心肺功能的練習,從而很難完成教學目的。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如想搞好此教學,首先要向學生講清在中長跑中可能出現的一些不適反應,并告訴他們那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從而使他們從思想上消除對這些反應的恐懼心理,并告訴他們如何對付這些不良反應。這樣他們在練習中就會由被動變為主動,由消極變為積極,并使他們掌握到一些科學的練習方法,最終搞好中長跑教學,下面就一些常出現的生理反應逐一闡析,并介紹一些對付方法,以供大家參考。
二、常出現的生理反應及糾正方法
1.肌肉酸痛
眾所周知,中長跑是耐力性運動項目,它要求學生在跑時既要保持一定的速度,又能跑的持久,由于下肢肌肉活動頻繁,負荷量大,從而造成呼吸困難,跟不上動作節奏,氧氣供應不足,造成肌肉里堆聚大量的代謝產物一乳酸,由于乳酸的產生,從而使神經肌肉接點處傳遞減慢,并產生了H+,抑制氧與血紅蛋白結合,同時大量肌糖元、肝糖元被消耗,致使血糖降低,從而中樞神經活動受到影響。并且由于長時間運動,體溫會增高,為增加散熱,皮膚的血流量增加,工作肌的血流量將會減少,結果由于供氧減少引起肌肉疲勞、酸痛。所以為了適應長時間持續的肌肉工作,一是在跑時應做到輕松協調、重心平穩、直線性好、節奏性強。其次是每次練習后做好按摩、熱敷,從而解除肌肉酸痛。
2.胸部疼痛
這主要是由于學生的呼吸方法不正確。在中長跑中,由于內臟器官工作條件的改變,氧氣的供應落后于肌肉活動的需要,使呼吸肌過度緊張和疲勞,引起呼吸肌痙
攣,刺激呼吸肌的神經感受器,從而造成胸部兩側肋下疼痛。這時就應特別注意呼吸的方法,盡量使呼吸的節奏和跑的節奏相
配合。注意加大呼氣,因為只有充分呼出二氧化碳,才能充分吸進新鮮氧氣。或者用按摩、抵住疼痛部位,疼痛現象會漸漸緩解。另外,在冬季教學中或在頂風跑時,為避免冷空氣或強氣直接刺激咽喉,應用鼻子吸
氣,從而緩解對肺部的刺激,避免引起胸部痛痛。
3.腿部骨痛
在中長跑教學中,由于場地太硬,再加上有些同學腳落地方法不正確,使腿部肌肉在脛、腓骨的附著點過分牽拉或拉傷部
分骨膜而造成腿痛。因此在教學中注意選擇運動場地,并用前腳掌著地,并適當調整運動量,或在練習后用熱水洗腳,并對疼痛部位進行推拿、按摩,即可減輕疼痛。
4.極點
在中長跑教學中,學生跑到一定階段,由于內臟器官工作條件的急速改變,氧氣的供應暫時落后于肌肉活動的需要,這樣往往會不同程度地出現胸部發悶、脈搏加快,血壓升高、呼吸困難、四肢乏力、心慌、惡心、頭暈、跑速降低而難于堅持跑下去的感覺,這是肌肉活動與內臟器官活動暫時不協調的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運動生理學上叫“極點”。重要的是要以頑強的意志堅持跑下去,尚可適當調整跑速、注意呼吸方法,特別是加深呼氣,堅持再繼續跑一段距離后,難受的感覺就會減輕,呼吸也會逐漸均勻,又能比較輕松的往下跑。一般情況下,跑的強度愈大,“極點”出現愈早;與此相反,跑的強度愈小,“極點”出現就較遲而且感覺輕,適應過渡的時間也會短。“極點”現象也與訓練水平有關系,訓練水平高,內臟器官的適應能力就強,其“極點”現象就比較緩和、短暫。我在中長跑教學中,對象都是普通學生,因此出現“極點”現象就比較強烈。為此,在中長跑教學中,應十分注意循序漸進,充分做好跑前的準備活動,掌握好途中跑的速度變化,隨時調整呼吸節奏,以便減輕和緩和“極點”的程度,同時培養學生克服困難,增強意志的信心,這樣在克服“極點”的同時,不僅提高了訓練水平及鍛煉效果,而且也鍛煉了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三、結論
1.注意發展學生的心肺功能訓練,以便增大肺活量,從而提高了有氧代謝能力及機體長時間運動的承受力。
2.注重培養學生不怕困難,勇攀高峰的信心。
3.通過多年的教學訓練,運用以上方法,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作者單位:新疆烏魯木齊市十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