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是對學生學習評價的一個重要項目。作業批改作為教學工作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是教學評價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也是教師投入大量的工作時間,勞思費神而又棄之不能的一項教學程序和教學任務。傳統的高中數學作業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對作業的批改,我們習慣于用“√”或“×”來評判正誤,采用百分制量分。此法在評價學生學習成績,判斷解題正誤,比較學習差異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勵性,評價結果帶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評價一個學生的基本素質、學習潛力。此外,單純的用“√”或“×”來評價學習思維、學習成績會影響師生之間思想、情感的交流,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目前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以及時代對培養新型人才的需要,明顯地暴露出作業“全批全改”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教師花費在評改作業上的時間過多。高中實行新課改后,數學作業天天有,學生天天做,教師天天改,尤其是批改幾何作業還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再加上平時小測驗、單元測驗、班主任工作、備課等,使教師忙得團團轉。探索課程改革的時間難以保證,當然課程改革實施的質量可想而知。
2.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地位。課程改革要求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讓學生感受體驗應用數學知識的樂趣,做學習的主人。可是作業的“全批全改”是在學生頭上的“緊箍咒”。使他們天天忙于按時完成作業,不管對與錯。學生主動思考,自我檢查的積極性受到壓抑。
3.師生雙方獲得的是信息失真度很大。學生做作業,教師批改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師生雙方獲得信息的重要通道。有些學生為了應付老師“批改”,只好抄襲作業。由于時間緊,教師批改作業常用“?”“√”“×”等簡單符號,學生由這些符號只能知道哪個題錯了,但不知道錯在哪里。得到的只是百思不得其解的信息。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傳統的作業批改方法使教師很辛苦,不但束縛了課改的手腳,又束縛了學生生動活潑的學習。所以,改革高中數學作業批改方法應受到應有的重視。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在批改作業方面做了如下一些新的嘗試:
1.用“√”,基本不用“×”。筆者的做法是對于做錯的題,采取用“____”或是用語句在旁邊提示。有時干脆不批改,而用口頭提示、及時指出的方式。由于教師指出錯誤明確具體,學生在收回作業時進行訂正就清楚自己的失誤之處,訂正起來就準確無誤了。同時我還允許學生訂正時,可以擦除錯處,改正自己的錯誤,這樣可以極大地保護潛能生的自尊,同時,也可以幫助他們樹立信心。
2.多用、巧用啟示性、激勵性的語言。當學生作業中出現審題、計算、觀
察、分析、判斷等方面的錯誤時,老師可以利用評語進行方法指導,讓學生了解正確的解題方法。“先找準數量關系式”“利用逆推方法試試看”“第二步該干什么”等評語指明了學生思考的路線。學生在老師的提示下自己去思考、改正。根據指導,學生不僅找到了錯在哪里,而且知道了為什么錯、怎么改正。對有的題可用多種解法而學生只采用一種,可以寫上:“還有更好的解法嗎”“愛動腦筋的你肯定還有高招!”
3.作業的批改要注意時間和地點。只有選好時間地點才能保證作業的信息及時反饋給學生,使學生及時糾正錯誤,達到作業的目的。為此,師生要共同配合,靈活運用批改作業的方法,使批改方式多樣化。
實踐證明,改變作業的批改方式,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使教師變獨角演員為導演,充分發揮了教與學雙方的積極性。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形成創新意識;更有利于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又能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
作者單位: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二中學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