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標準下,努力提高教師教學設計能力,實施能力,評價能力,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我談一下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
現代創造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愉快、和諧的情景中,人的智能能夠得到有效的發揮,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尊重學生的需要,尊重學生的情感,為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課堂教學氛圍。
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1.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就是不依賴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輕易認同別人的觀點,要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判斷。敢于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
2.要引導學生學會研究和思考。如我在講《散步》一課時,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文中“我們在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這一句是告訴我們誰在散步,那么,冒號后面的幾個詞語的位置是否可以調換?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討。一位同學認為不能調換的理由是,如果妻子和兒子在母親的前面,就會擋住母親的視線,那樣,母親就不會靜下心去感受春天,感受生命,也體現不出“我”的孝心,從而失去這次散步的意義。可見,在探究中,經過深入思考,常常會產生創新的火花。
三、以風趣的語言增強親和力
據調查顯示,未來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類型中,富有幽默感是不可或缺的條件,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恰如其分地運用風趣的語言,能使學生充滿積極性,情緒飽滿。同時,教師風趣的語言還能促進師生的情感交流。
當教師不理解學生,學生也不理解教師,或師生情緒嚴重對立時,學生會拒絕接受來自教師的一切要求,而語言風趣幽默是和諧師生關系、消除情感障礙的良藥,可以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四、課堂上巧用靈活的教法
我們在平時的教材使用上始終是“依賴教材——不拘泥于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為的是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語文活動的機會。在教法探究上,我力圖讓學生來探究語文學習的有效方法,打破語文課的傳統教學方法,以“預習——提問——學生探討——教師解疑和引導”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人始料未及,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從“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
五、用發展的眼光來賞識學生
“多一把刷子,多一個人才”。教師要信任、賞識學生,在學習中激勵學生去發現,引導學生去研究,組織學生去探索。要用觀賞的眼光去注視,用熱情的語言去贊美,要注意每個學生發展的差異性,可持續性。真正成為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和激勵者,同時也使學生逐漸地培養自信,賞識自我。
作者單位:河南省中牟縣直第三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