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的課程標準對高中地理教學提出了新的目標要求,認為要完成這些要求,必須從激發學生學習高中地理課的興趣入手,提出了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親自動手調查、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等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 高中地理 興趣 教學
國家新頒布的《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總體目標是:“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得地理基本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初步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念。”如何按照新標準,樹立新的教學理念,突破過時的傳統教法,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是擺在每一個高中地理任課教師面前的一個新型課題。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要完成新課程標準對高中地理教學的整體目標要求,必須從激發學生學習高中地理課的
興趣入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的、光明的教學環境的重要途徑
之一”。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詹姆士曾用實驗證明,通過激發興趣,人的積極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因此,在設計教學任務的時候,教師應采用多種手段,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點為出發點,設置懸念,激發興趣。
一、通過信息技術的利用,激發興趣
新課標要求“重視地理教學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的利用”。地理這一學科的知識涉及多學科內容,且很多知識的抽象性、邏輯性強,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僅憑教師一張嘴、一支粉筆和一塊黑板也很難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因而,教師可借助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直觀地將事物的本質要素和教學內容展現給學生,以此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講解“地球的運動”時,運用Photoshop或Power point 制作多媒體演示課件,直觀地展示出地球在自轉的同時繞太陽公轉、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等,教師給予簡潔的解說,美麗的星球和自然界奇妙的現象將會使學生學習起來興趣十足。
二、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調查,激發興趣
《地理新課標》對地理教學提出了“將地理知識作為認識現實世界,適應未來生活的經驗準備,從學生身邊的生活事例來具體認識和理解”的要求。因此地理教師應思考如何實行開放式的地理教學,使地理教學生活化的問題。教師可以選擇在教學中創設生活情景的辦法,把教學內容與生活情境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指導學生進行實際調查,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講解“區域可持續發展”這一節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調查一下家鄉十幾年來的發展變化,尤其讓學生調查一下家鄉這些年來的空氣變化情況、工業污染情況、水源水質變化情況以及本地居民的整體健康情況等,從而讓學生明白舊的發展方式的不足,進而增強對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理解。將學生的活動融合于整體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不但提高了學生的探知興趣,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實際調查和分析能力,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加深了學生的感受。
三、通過營造民主和諧課堂氣氛,激發興趣
羅杰斯說:“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根據新課程理念要求,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設“以人為本”的課堂環境,營造寬松、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以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知識的傳授者變為知識的引導者,從過去簡單的知識的灌輸轉變為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創新,積極思維,敢于質疑。當學生的觀點和書本不同時,教師不應馬上進行評價,應與學生共同探討,求得正確的結論。地理教師還應該充分調動情感因素,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尊重學生人格,關愛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中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那么學生就能夠“親其師而信其道”了,地理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就會因此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得到激發。例如,在學習“日照圖、氣候、洋流”等較難內容時,地理教師應耐心、細致地講解,用微笑和眼神鼓勵學生,用積極的評價激勵學生,與學生共同分析知識上的難點,使每個學生都能夠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趣味,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總之,作為高中地理教師,應以新課程理念指導教學,不斷改革教法學法,提高自身師德素質、專業水平和課堂教學藝術,充分利用教學中各方面的有利因素,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
[2]付麗英.淺談高中地理學習興趣的培養[J].新西部(下半月).2008(10).
[3]鄭敏.試談地理興趣教學的方法[J].科教文匯.2007(3).
[4]龔雄飛.高中新課程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劉濤(1968~),男,漢族,本科學歷,陜西省榆林市佳縣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地理教學改革理論與實踐。
作者單位:陜西省榆林市佳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