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對如何感受數學中的數學美,讓學生置身于數學教學情境之中,發展思維,提高能力,值得深思。
一、數學美在教學中的作用
1.揭示數學美,提高學生鉆研數學的主動性
數學學習突出的特點可以享受到“先發現”和“再創造”的喜悅。當我們從已知的知識中通過驗證得到新結論時,總有一種收獲的喜悅,使數與形結合。比如在圓的計算的教學中,為了加強學生對圓面積推導過程的理解和應用。先由學生在相互討論中剪拼成了三角形、梯形,推導出了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在這過程中,他們興趣盎然,眼中閃耀著成功的喜悅。
2.啟迪思維活動
開發智力,提高能力的核心是發展思維。在數學學習中,一個數學題的解法是否合理,除了有實踐標準和邏輯標準之外,還有美學標準。
3.深化理解知識
在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的復習過程中,先回憶了學過的平面圖形,再組織小組討論,這樣的平面圖形怎么進行分類?為什么?討論分類也是理解這些圖形的內在聯系的過程,學生通過圖形的分類及用字母表示數量,得到的各種計算方式的極為優美的簡潔的表達形式,體會到了數學所特有的美。
4.陶冶思想情操
愛美是人的天性。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中開啟心靈,引起精神的升華。以數學美的魅力撥動學生的心弦,使他們在享受數學美的愉悅中增長知識,受到教育,并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二、實施美育的嘗試
1.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數學美雖是一種真實的美,但它是美的高級形式。因此,數學究竟美在何處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美感直覺,引導他們去發現美、鑒賞美,從而提高審美能力。
例如:在數學“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
時”,我先用多媒體放映生活紀實片,帶領學生觀察生活,到生活中去尋找數學。學生觀察,捕捉到生活中已學過的平面圖形,再定格在數學圖形上,這樣變抽象的說教為形象的演示。利用多媒體手段,打破時空局限,激活創造性思維。
2.創造數學優美環境
數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數學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遵循教學規律。運用美育原則,把數學材料的靜態集合轉化成切合學生心理水平的教學的動態過程,造成一種知識與能力的結合,數學與藝術交融,教師與學生共鳴的優美環境。數學課堂緊扣生活,從而在了解生活中的數學美。師生情感得到充分交流,學生在優美的教學環境中學習數學,熱愛數學。
作者單位:青海省門源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