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要通過英語學科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教師一定要把握尺度,因材施教,堅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不同的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發揮特長,使個性發展和提高交際能力得到和諧的統一。
《新大綱》明確提出英語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我認為,英語教學包括了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和語言運用三方面,其中語言知識是交際能力的基礎。教學中,我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采取錄音、錄像、多媒體等教學工具,使學生身臨其境,進入角色,能準確地模仿說出每個情景的對話。
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素質、生理素質和心理素質是英語素質教學的關鍵,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英語素質教學的目的,使一大批未來外語人才脫穎而出,盡早盡快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加強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是英語素質教學中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將德育教學
滲透在英語教學的全過程中,對學生進行
品德教育,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A.通過課本內容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英語課本的課文內容,滲透了思想教育的因素,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情感,提高文化素質,有利于激發學生對祖國、對人類社會發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在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B.強化學習目的教育,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毅力和學習興趣。英語教學是一項意向活動,交際能力的提高與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毅力有著密切的關系。
C.強調教書育人。英語教師應當研究學生的心理性格,特別關注學生的思想變化,開展心理咨詢,做學生學習和生活上的知心朋友,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和問題,尊重他們的人格,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使他們處在最佳的學習心理狀態。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
注重學生的生理素質的培養:
A.注意開發學生左右腦的功能,促進聽、說、讀、寫能力的協調發展。培養學生反應能力的敏捷與得體,讓他們在交往過程中,尤其在口語中,對獲取的信息迅速理解,判斷作出正確的應答。為此我在教學中,每教完一個單元總要圍繞這個單元的主題,有計劃有目的地設計一系列聽說訓練的情景對話。
B.根據學生成長發育過程中的生理變化,指導學生學習英語。中學生十四五歲處于青少年成長期,正是記憶力最強,精力最旺盛的黃金時段。我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多記單詞、詞組、習慣用語、著重培養他們的準確記憶和有意記憶,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素質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質,增強綜合國力的系統工程。英語素質教育是這項基礎工程的基礎。英語素質教學的意義在于它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青年一代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獲得世界各方面的信息,進行國際交流的有力工具。它對提高國民素質,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吸收世界一切文明成果,擴大國際間的交往和合作,使我國盡早盡快進入世界強國之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作者單位:河北省石家市正定縣南牛鄉南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