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啟發學生多問,培養思維的主動性
巴爾扎克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疑問的是問號,我們大部分偉大的發現都應歸功于為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
在于逢事都問個為什么。”這說明思維總是從提問題開始,敢于提出問題正是創造性思維的原動力。為此,在思品課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勤思好問,提出一些難度適當的問題,挑明認識上的矛盾,促使學生開動腦筋、開拓思路。如八年級《難報三春暉》這堂課中,教師可啟發學生提出以下問題:1.我們應當怎樣孝敬父母?2.在這一周我能為他做些什么?3.怎樣落實孝敬長輩的計劃?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的智力活動就有較高的思維強度,從而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發揮其“不恥下問”的主動性。
二、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培養思維的敏捷性
愛因斯坦說得好,“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弗來發明抗菌素,伽利略發現慣性,魯班發明鋸等無一不是想象的碩果。因此,在思品課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開拓思維。如九年級《思想品德》中,教師在講人生理想時,可以讓學生發揮其想象力、展開討論,讓每個學生都插上想象的翅膀,從而進一步明確個人理想與共同理想、共產主義理想的關系,解決理想同現實的矛盾問題。長期這樣下去,就能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三、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想問題,培養思維的多極性
創造性思維的角度不只是一個,而是幾個,甚至幾十個。戰國時的孫臏用減灶的方法故意示弱,誘敵深入,打敗魏將龐涓;而東漢的虞詡則從另一角度考慮問題,用增灶計示強,嚇退了羌軍。思品教師可借鑒此法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去想問題。如對“的士司機為救生命垂危的病人連闖紅燈”的行為發表看法,讓學生從正、反兩方面進行思考、討論。這樣變換角度讓學生思維,可以促其思維的多極發展,為社會培養開拓性人才。
四、發展學生的否定精神,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
創造性思維要求有較高的獨立思考能力,敢于不受前人的約束而發表獨立見解,甚至敢于否定權威結論。愛因斯坦敢于對奉若神明的牛頓經典力學理論提出懷疑,從而創立了自己的狹義相對論,奠定了現代自然科學重要的基礎。思品課教學中,教師要大膽嘗試發展學生的否定精神,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講授“生產力是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這一知識點時,可以讓學生嘗試給生產力下一個更為科學的定義。顯而易見,這樣的教學能真正做到培養,發展學生獨立思維的能力,為社會培養中堅人才。
五、設疑、解疑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問是思維的火種,思維以疑問為起點,有疑問才有思維,經過思維才能解疑,有所進取。教育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疑、釋疑、解惑,可極大地引發學生興趣,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憤憤、口悱悱”的狀態,促使他們積極思考。當他們苦于“山窮水盡疑無路”時,教師給予解惑,他們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在講“在社會主義時期,剝削階級作為階級在我國已被消滅,但階級斗爭在一定范圍內將長期存在,在一定條件下,還可能激化。”問學生這句話是否矛盾,應怎樣理解?問題一提出,一石激起千層浪,都議論紛紛,課堂氣氛活躍。接著又提出問題:“如果一支敵軍被我們殲滅了,能否說,就沒有一個散兵對我們打冷槍?然后又向學生提問:在社會主義國家內部剝削階級各種影響及腐朽思想的遺毒是否還存在呢?在國際上危害社會主義制度的反動勢力是否存在?”并舉例說明,這一問一答,使學生很快進入了角色,引起興趣,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思想覺悟,這比平鋪直敘講理論更有峰回路轉之效。
作者單位:河北省唐山市友誼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