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和形的概念不是從其他任何地方,而是從現實世界上得來的。”數學來源于實踐又反過來為實踐服務。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數學廣泛的應用性日愈顯示出其特有的魅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將知識性、應用性、趣味性和諧地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小就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一、從實際問題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的思維活動是由客觀存在所引起的,是從具體的感性認識開始的。”所以,以真實、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問題引入課題,能把學生分散的思維一下子聚攏過來。同時教師應多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選擇適當的教學媒體,研究教學策略,自制與之配備的高質量教學軟件,通過逼真的造型、豐富的色彩、生動的形象、活潑的形式來創設情境和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模型,更好地掌握和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二、挖掘教學知識點的內在聯系,展示數學的趣味性和奇異美
在教學中要緊扣教材,多設計或引用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新穎有趣而富于思考的問題,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富有吸引力。學生可初步體會科學來源于實踐又還原于實際生活的道理。在教學中還可以結合教材設計一些形式新穎、引人入勝、富有智力價值的數學游戲,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數學觀念,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聯系起來,從而加深對數學的理解。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優化教學過程。
三、利用“讀一讀”,讓學生了解數學的產生、發展和應用
在新教材的編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學生閱讀的短文,即“讀一讀”欄目。其中的“關于代數的故事”“有關幾何的一些歷史”“關于中國古代的一次方程組”“中國古代有關三角形的一些研究”等內容,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有關數學知識的產生和發展,把握數學與生產生活實際密不可分的關系,另一方面通過了解我國在數學上的重大成就,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巧用材料”“完美的正方形”“黃金分割”“求平均數”等內容起著對課本知識引深拓廣、消化應用等重要作用,是訓練學生思維,培養數學意識的重要素材。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堅持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要努力培養學生的應
用意識,促進非智力因素的發展,突出
實踐性,培養出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創
新型人才。
作者單位:河南省信陽市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