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背景下應該怎樣正確地對待繼承性學習,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如何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
關鍵詞:新課程 繼承性學習 學習習慣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反對課程實施過程中過于強調繼承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化高強度訓練的現狀,這顯然是正確的。我國近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在新課程背景下應該怎樣正確地對待繼承性學習?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如何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現就上述問題作些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一、要認識到新課程背景下繼承性學習仍應是中學生的主要學習方式
在基礎學習階段采用何種學習方式,要根據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環境、學生的學習風格、教師的教學風格、學科的思維特點以及客觀條件來確定,因人、因時、因課制宜,不能斷然否定繼承性學習方式在基礎學習階段的重要作用,更不能認為繼承性學習就是落后的學習方式,不是新課程倡導的素質教育。
我們要知道中學生的認知特點是受動性大于能動性,依賴性大于自主性,繼承性大于創造性。他們的學習必須以繼承為主,
以繼承為先,如果沒有繼承作為基礎,他們的創造性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繼承性學習的最大優點就是對學習陳述性知識快速有效,為學習后續知識打下堅實的
基礎。為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要總是
不切合實際的一味地讓學生去探究、去創
新,而無視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能力和基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感受到很多學生欠
缺的是對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在小學就背負了過多的壓力和使命,讓孩子小小年紀就感慨活著真累,這難道還不能引起我們的教育主管部門足夠的重視嗎?有多少嚴重違背教育規律的事情還在繼續。所以小學培養孩子學習的樂趣,初中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是教育的首要目標和任務。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應注意
幾個問題
新課程倡導教師是教學實施過程的主導者,而學生則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如何確定好自己的角色,處理好教與學之間的關系,學生能否具有自主創新學習能力,這就要求我們
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精心去培育與呵護學生的好習慣,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成功體驗
首先要明確學習的關鍵在于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只有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的學習,在小組討論中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地位,才能對學習有興趣。例如我所教的物理學科,我的做法是在教學中讓物理走入生活,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其次,注重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讓他們自己去觀察、探索、總結物理規律,在課堂上做好各種演示實驗,讓學生仔細觀察實驗過程和現象,思考總結物理規律。學生分組實驗要放手讓學生去做,讓他們在實驗中體驗成功。再次,借助于多媒體,讓學生通過所看到的與學習的物理知識結合起來,把原來抽象的教學內容,變為直觀的感覺,讓學生對抽象的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保證了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和良好的教學效果。自信來自于成功,成功來自于細節,老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意地設置學生能力范圍內的問題引導他們去思考、去解決,從而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的自信。
2.注重培養學生的勇于質疑和合作學
習、共同探索的習慣
為了機械地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不少老師不愿在課堂上讓學生分組討論,對學生的疑問簡單應付,嚴重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在教學中老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對于具體問題的處理和解決方案進行質疑和反思,培養學生勇于質疑和善于反思、總結的習慣,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見異求疑,在提問中尋
求真理,掌握知識。合作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重要的學習途徑,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
集體觀念和參與激情,要使每一個學生切
身體會到自己需要學習,更需要向別人學
習和在別人的幫助下獲得發展,為此,怎樣排座位是有講究的,我的做法是讓學生自
己結對,把自己的和喜歡的同桌的姓名寫
在紙條上,我再根據紙條整體合理的安排。
3.注重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輕松自然的課堂氛圍
實踐證明學生在不平等的環境中學習是被動的,精神緊張、心情壓抑,這樣根本談不上去集中注意力,也談不上積極主動
地參與,長此以往很容易產生厭學的心理,而教師對學生的一個欣賞的目光、一句真
心的夸獎,都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
的關愛和肯定,可以產生巨大的感召力,從而使學生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參與到學習中來。作為教師,千萬不能傷害學生的心靈。
4.教師要注重教學形式的靈活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形式的靈活多樣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關鍵。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教師應發揮主導
作用,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注重教學形式的靈活多樣,以此來充分調動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每一個人都是由
自己一再重復的行為所鑄造的。因而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切實加強學法指
導,讓學生掌握好的學習習慣,才談得上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目的。如果我們教師能刻意、能樂意去培養學生良好
的學習習慣,他們在高中學習中就會學得
輕松、主動,我認為這是我們老師需要盡心去做好的事情。
參考文獻:
[1]袁維新.認知建構論.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2]吳永軍.再論新課程教學核心理念及其有效性.
[3]郭永福.關于在課程改革中堅持辯證法克服片面性的幾點看法.
作者單位:沭陽縣建陵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