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從小學升入初中的學生語言水平離教學大綱要求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這種現(xiàn)象在我們農村尤為明顯。造成這種狀況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字的讀音不準確并且長期錯讀。那么,應如何改變這一現(xiàn)狀,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對于那些學生未學過或不認識的漢字,老師應做到準確無誤地教讀,或采取有效措施引導學生查字典自學,并做有規(guī)律的記錄或記憶,力求做到準確無誤。
其次,對于漢字的多音字,教師要認真講解多音字的多個讀音及字義,再進行組詞,加深學生對多音字的理解認識;也可采用練習題的形式把每一單元中出現(xiàn)的多音字集中在一塊,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討論其中的不同含義。
第三,對于字音模糊不清,特別是地方讀音與普通話中讀音不同的字,教師在教讀中要特別指出,認真給予糾正。如:我們河北故城方言中常聽到把“人”(rén)讀作(lén),“熱”(rè)讀作(lè)。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致使學生長期錯讀錯識呢?一、印象讀音:這是由于在首次看到這一“生字”時印象中與“某字”非常相仿(象形字),就順其自然給“生字”確定了“某字”的讀音。二、教師讀音:老師對于學生來說最有影響力,老師怎么教學生怎么讀,所以致使很多字錯讀多年也得不到糾正,這種情況一般都出于非文科教師之口。三、地方讀音:根據所處環(huán)境不同形成的本地讀音習慣。如:把“我們”讀作“我mei”,“盒子”讀作“huó子”。四、自造讀音:有的老師或同學出于懶惰不愿查字典確認字的讀音,自作主張給字造一個讀音,在聽廣播或看電視后,明知自己讀得不對,卻不糾正,致使某些字長期得不到更正。
如何加強字音教學,讓學生正確掌握漢字的讀音呢?首先,作為一名老師必須做到用準確流利的普通話去授課,準確無誤地去教讀。特別是“生字”和“方言字”絕不容忽視。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讀書、看報、瀏覽網頁過程中,把不能確定讀音的字做上標記或記錄下來,自主地通過查找工具書來掌握字的準確讀音,這樣印象比較深,記得也扎實。再就是讓學生在進行收聽廣播或看電視新聞時,注意認真聽取播音員和節(jié)目主持人的準確讀音,加深印象。
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認真教學,學生要準確記憶,做到校對和驗證,“語言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非下苦工夫不可。”這句話是對語言學習者的基本要求。對于教師來說,則要想方設法,使學生學得輕松活潑,興趣盎然,要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得到不斷累增和提高。
作者單位:河北省故城縣祖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