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高中新課程改革已經全面鋪開,在新的形勢下,傳統教學受到激烈的挑戰,人們普遍追求越來越多的教育創新,新內容、新形勢、新方法、新途徑層出不窮。但是無論怎樣創新,都離不開“激情”。
心理學認為,激情是一種強烈的情感,一種短暫迅猛爆發的情緒狀態。就情緒功能而言,對人的行為有增力和減力的功能。情緒調節著學生對教學的態度和積極性,情感環境決定著學生在教學中的注意力。要想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政治學習的情緒,也就是調動學生學習政治的激情,首先教師得有激情。在教學中,教師抑揚頓挫的語調,慷慨激昂的陳詞,生動形象的體態,幽默風趣的語言,對學生的全身心的投入,都將對學生產生強大的激情和感染力。進而增強學生注意力。江蘇高考方案是3+1+1,即文科語數外歷史再選政治或地理。這樣政治課的地位太低了,多數學校把政治課排在下午,或上午最后一節課,等上到政治課時學生已經很疲倦了。如果教師缺乏激情,面無表情,目光黯淡無聲,聲音晦澀,有氣無力,可想而知,學生是一種什么狀態。注意力分散,無精打采,或瞌睡或做其他事,玩手機看小說、聽MP3……這樣怎么能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呢?90后的孩子更是脆弱、浮躁的一代,厭學的情緒越來越重,這樣更需要教師用激情去感染學生。
作為一名政治教師不僅要傳授好教材的知識,還要充分宣傳好黨的方針政策,還肩負著德育的功能。激情對于政治教師顯得更加重要。甚至可以說激情是政治教師搞好教學的核心。政治教師如何讓課堂充滿激情?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政治教師的激情來源于教師職業
的愛,教師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學生的愛,源于對生活的愛
把教師這個職業當成一項事業,教師
必須確認教書育人是一項崇高而偉大的事業,在任何場合都要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擁有高度的工作熱情。激情不僅是我們生命中所擁有的各種情緒,更是帶動這些情緒的力量,我們只有熱愛它,才會觸動你,才會成為你的注意力焦點,激發你愉悅的情緒。良好的學科素養,深厚的知識底蘊,是對教育事業的愛,充滿激情的前提和基礎。
正如馬卡連柯所說:“用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不同,就能相差二十倍。”政治教師要注意優化課堂語言,在講《股票、債券和保險》一框時引用廣告語“平時注入一滴水,難時還你太平洋”,激發了學生對規避風險的投資——保險的興趣,他們情緒高漲,爭先恐后地說出了“集中社會力量,救他人于危難之中”“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等廣告語,進一步加深了對投資商業保險的理解。教學語言精練醇美,像甘露,像清泉,點點滴滴沁入學生的心靈,“甘將心血化時雨,潤出桃花別樣紅”。優美的語言能激發最優美最靈動的心靈,知識在這和諧、亢奮、舒暢中潛移默化地傳遞,在激情澎湃中領會、感悟、理解。
二、激情來源于對學生的愛
教師要以高尚的師德,用自己的真誠和真心去關愛每一個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世界大文豪泰戈爾說:“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睛望著風暴,卻兀不為動,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中國大作家冰心也說:“有了愛就有了一切”只有對學生充滿愛,你才會真正為學生著想,從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課堂才會充滿激情。
三、激情來源于對生活的愛
只有對生活充滿激情,教師才善于觀察生活,生活故事與教材理論結合起來才能將枯燥的政治理論變得通俗易懂,才能讓課堂充滿靈氣。在講述《市場調節的局限性》時我就選用了趙麗蓉的小品《打工奇遇》的一段,“宮廷玉液酒啊,就是那二鍋頭兌的白開水……”學生看了捧腹大笑,一下子就把學生上課的激情調動起來了,也激起了他們探討出現這種社會現象的經濟學原因的熱情。學生從這個小品中得出結論:商家為了牟取利益不擇手段,這就是市場調節的自發性。對生活充滿激情,教師才密切關注時事,時政熱點,把時事熱點與教材理論結合起來,既加深了教材的教學又給學生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例如在教授《價值與價值觀》時,就選取了長江大學學生陳及時、方超、何東旭為救兩名落水兒童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和當時就在他們溺水附近就有兩條漁船,而老板的表現是,只撈尸不救人,撈尸一俱一萬二。兩則材料放在一起,形成對比材料,學生對時事討論的激情來了,在討論、爭辯的過程中,他們自覺的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通過學生自己總結,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凝聚了民族的力量。
作者單位:江蘇省新沂市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