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課程要落實其三維目標,有賴于教師根據自己的校情、學情作出創造性的對策。我校研究的“嘗試、互動、體驗、合作”數學教學模式在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可持續學習能力上體現出了較為明顯的成效。
關鍵詞:教學模式 嘗試 互動 體驗 合作
在以主動學習為標志的課改進程中,我們首先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只有學習方式的真正變革,才有可能使學生擺脫舊的思想觀念的束縛,才能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環境,才能使學習走上高效、延伸、遞進、循環上升的良性軌道。
一、發揮嘗試探究的多向性
1.加強課前的嘗試自主學習。共分三步走:
第(1)步,強化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讓學生初步形成一些必備的學習能力。因為我們知道學生自學的自覺性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培養起來的。我在每上完一堂新課之后就會布置一項自學作業,具體的要求是:①通讀課本內容,仔細思考例題的解題步驟和方法。②用鉛筆直接完成書本中的“想一想”“做一做”及“隨堂練習”部分,在做習題中完成對新知識點的初步理解。③隨時記錄自己看不明白的地方,做個記號或者是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寫在課本邊上。
第(2)步,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指導,自學內容上以單元形式進行,給他們比較大的空間,讓他們嘗試自己對自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安排。
第(3)步,老師不再對學習的內容進行硬性的規定,同時允許學生超前進行自學,爭取讓部分較優秀的學生嘗試成為課堂的小老師。
2.加強課堂的嘗試探究學習。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我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的:
實踐之(1):讓學生探究知識產生的背景和過程,強調“經過”的重要性。
新課程中知識的形成過程是在“想一
想”“議一議”“做一做”中讓學生自己動
腦、動手、動口完成的,因此我們可以在課堂上開展一些數學游戲,如:猜轉盤的概率,動手切白蘿卜找幾何體的截面……力求引導學生能在這些有趣的數學活動中逐步理解并掌握知識的來龍去脈。同時我們還注意到課本中每一章新知識的引入也是以大量生動活潑的,或是貼近學生生活背景的事件作為引題引入的,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實踐之(2):鼓勵學生自主嘗試探索與合作交流,強調“平等”合作基礎。
自主合作學習強調以“平等”為合作基礎,以“問題”為探究的導向,以尊重學生的直覺思維和個性化表達為根本特征。在新課程中,我們注重從引導“觀察”數學現象入手,從學生已有的數學經驗出發,從知識與生活的聯系角度,促進學生對數學的喜愛和主動探究的習慣的養成。
實踐之(3):充分尊重學生群體與個體間的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要求。
教學中應采用“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創新思維;可以采用“群體激智”原理,甚至“試誤”的方式激勵學生的思維動力;可以發揮“綱要信號”多重信息編碼和多重信道并用的功能,促進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在與他人的交流中比較、選擇合適的解決策略,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從而提高思維的水平
二、發揮合作學習的“互補性”
1.對“學困生”的傾斜,使數學成為“和諧教育”“和諧發展”的紐帶。“關心”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我經常鼓勵他們主動參加數學學習活動。“大眾化”的數學就必須要求讓人人都動起來,這樣才有可能學起來。及時肯定后進生的點滴進步,對其出現的錯誤要耐心引導他們進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并鼓勵他們自己去改正,從而增強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2.從“綱要信號”的角度,建構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知識的有效遷移。在習題課或復習課中,我更注意有意識、有目的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感受單元學習的知識整體性,并且在解決相關問題中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生課后的相互幫助、整合提高很重要。老師眼中沒有好生差生之分,而是四種不同角色的學生,即追趕者、跟隨者、奔跑者和飛翔者,請學生自己給自己定位,并且請飛翔者或奔跑者擔任數學小分隊的領頭雁與援助者。在民主、開放的教育環境中,學生煥發的潛能和展現的差異,令人吃驚,無論潛能還是差異,我深切地體會到,它們都是有待開發利用的教育資源。我這樣做的目的是:由于每個數學小分隊中都有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后通過領頭雁的幫助,督促隊內暫時落后的同學通過適當的練習鞏固掌握課內知識,做到“課課清”,延續了課堂教學的時間,保證了學習的效果。加強學生間的交流,讓他們獲得學習知識過程的同時也獲得了同學之間美好的情感體驗。
三、發揮實踐操作的功能性
1.教師有效地對學生的課前自學和自主嘗試進行指導,有利于學生嘗試成功,提高學生嘗試的興趣和大膽嘗試的積極性。由于轉變了教師的傳統角色,由原來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合作者;同時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因此師生關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2.使學生在自主過程中嘗試,目標更清晰,任務更具體,更能激發學生思維,提出問題,使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走向老師,走向同伴,使學生的合作交流和教師的點撥更有針對性,從而有效地改變了教與學的方式,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我在教學中通過對新教材進行一些有效的整合,大膽地進行一系列有效學習的教學嘗試,并且引入“小組競爭”和“分值卡累加大行動”等一些競爭機制,努力使我們的45分鐘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富有挑戰性和趣味性,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新鮮感,從而大大地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積極性,保證了數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官林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