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站在工地前,饒有興致地側耳傾聽工人們敲擊鋼筋的聲音,想象那是一首交響樂。
我喜歡站在工地前,看那個在鋼筋柱間上下移動的“房子”,我想象我坐在里面飛翔的瀟灑。
我喜歡站在工地前,看一眼建筑物的宣傳海報,再看一眼正在施工的高樓。閉上眼,我可以想象出它建成后的模樣。
這一次,我終于有機會站在工地上,戴上紅色安全帽,激動地走進這本不屬于學生的施工區。“注意腳下哦,會有釘子。看著前方走,不要撞上泥板……”帶隊叔叔不停地叮囑。我暗暗想:“我都這么大了,有什么好擔心的呢?我可以做得和你們一樣好。”他帶我來到了我之前只能遠遠看著的“電梯”旁。一位工人叔叔笑著為我拉開了鐵門,我便迫不及待地沖了進去,雖說有點激動,但我還是很“理性”地向周圍瞄了幾眼,以確定所謂的“安全”。“注意了,要上升了!”一個聲音傳人我的耳朵,這時,我才發現在電梯的角落里還有一個小隔問,一位阿姨坐在小板凳上,操縱著面前的幾個按鈕。“嗡”的一聲,電梯開始上升了。“啊!”我失聲叫了出來,著實把電梯里的人嚇了一大跳。我不好意思地看看其他人,又故作鎮定地看向電梯外。
底下的景物漸漸變小,我知道,我們快要到站了。“快到了,到站時會有下墜的感覺,那是慣性,小姑娘,不用緊張哦。”由于剛才的尖叫,阿姨不得不來了個必要的“友情提示”,雖說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但“咯噔”一聲,加之很猛烈的下墜感,還是把我嚇了一大跳。電梯里的人充滿關心地看著我,我平靜了一下心情,嘴角一翹,呈現一個自信的微笑,以表示“本人平安無事”。
本以為過了這道坎,下面一定是大道寬寬了。可不曾想到,“好事多磨”,電梯和樓板之間還有一段距離,而那段距離居然只有幾塊薄木板連接。一陣海風拂過,那幾塊“弱不禁風”的木板便發出“吱吱”的聲音,讓人覺得隨時都會有斷裂的可能,怎能叫人不望而卻步呢?但一想到工人們天天都要走這樣的木板N次,我覺得自己應該勇敢一點,于是小心翼翼地邁起了步。
我終于站在了高樓的頂層。回想這一番經歷,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話:“沒有風浪,便沒有勇敢的弄潮兒;沒有荊棘,也就沒有不屈的開拓者。”一股莫名的興奮涌上心頭。身處這座城市未來的最高層,我一飽眼福:南邊的高山,連綿起伏:北邊的大海,浩瀚無際;寬闊的街道,車來人往:座座高樓,鱗次櫛比……
參觀完高樓,又要踏上“恐怖電梯”。帶隊叔叔為我指了一條“明路”——下樓梯。可我這個“小懶蟲”寧愿再忍受一次坐這電梯的“痛苦”,也不肯多走幾節臺階。“其實也沒有什么好害怕的。”開電梯的阿姨看著我,說道。“每天都這樣一定很辛苦吧?”為了減輕內心的恐懼感,我便和阿姨聊了起來。“是的,三餐都在這上面吃。不過,為這些工人提供一些方便,我還是很開心的。”阿姨的臉上浮現出幸福的笑容。是啊,正如高爾基所說“給予永遠都是快樂的”。“準備好哦,要啟動了。”伴著阿姨的提醒,又是一陣巨響,電梯開始緩慢下降。突然,又是“咯噔”一聲,我感到整個人好像失去了重心,幾乎都站不穩了。這一次,我忍住了,沒有尖叫。阿姨說,有幾位工人要到底層作業,順便搭一下電梯。工人?我還沒有近距離見過他們呢,這次我一定要把鏡頭對準他們。他們頭戴安全帽,身上穿著舊襯衫,脖子上圍著一條毛巾,腳下是已有些破的膠布鞋,但他們的臉上卻分明寫著“自豪”。我明白了,他們不僅僅是在蓋樓,更是在詮釋生命的價值。無論盛夏酷暑,還是寒冬臘月,他們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以木板為床,以鋼筋為枕,以敲擊聲為催眠曲。他們知道,他們屬于這份偉大的工作,屬于這片土地,
當我從電梯走出的那一刻起,我就明白了,這巍巍高樓,不單單是鋼筋水泥鑄成的,更是無數工人用汗水砌就的。他們用自己的精神、靈魂賦予了它生命!
(指導教師:施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