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愛在草原的天空》,根據張承志小說改編,曾榮獲第19屆蒙特利爾電影節最佳導演及最佳音樂藝術成就獎和第一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十大華語片獎。
導演謝飛曾獲柏林影展金熊獎,代表作品有《香魂女》《本命年》等。來自蒙古草原的著名歌手騰格爾在本片中飾演主角白音寶力格,并親自為影片配樂。
原著《黑駿馬》(張承志小說)
《黑駿馬》獲1981—1982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小說以遼闊壯美的大草原為背景,以一首古老的蒙古長調《鋼嘎哈拉》為主線,描寫了蒙古族青年白音寶力格的成長歷程,描寫了他和索米婭的愛情悲劇。小說以舒緩的節奏,優美的筆法,再現了草原民族的風俗人情,歌頌了草原人民善良、樸質、勤勞的美德。
[內容簡介]
白音寶力格幼年喪母,父親把他托付給伯勒根草原上的老額吉(“母親”的意思)撫養;少女索米婭(“春天的新芽”的意思)是個孤兒,也被老額吉收養。額吉沒有親人,把兩個孩子當親生兒女一樣撫育,他們一起幸福祥和地生活著,
兩個孩子漸漸長大,他們的心理也發生了奇特而微妙的變化,愛情開始萌芽了。老額吉想讓他們結為終身伴侶,在她眼中,他們兩人的婚事應該可以算是最完美的結合,“這樣,我一個寶貝也不會丟掉”。
心懷抱負的白音寶力格一心想到外面讀書,他終于盼來了到蘇木(蒙古地區的行政區劃,相當于“鄉鎮”)參加培訓的通知。索米婭去送白音寶力格,旅途中,兩個年輕人相互依偎,立下誓言:要永世相愛,并約定培訓結束后就結婚,
培訓結束了,白音寶力格放棄了繼續深造的機會,回到深愛的索米婭身邊,卻得知索米婭被惡棍黌毛希拉強暴的事實。這突如其來的噩耗讓白音寶力格無法忍受,而善良、純樸的老額吉和索米婭對傳統的愚昧認識和認命式接受,讓追求文明進步的白音寶力格更加痛苦彷徨。白音寶力格意識到:這里并不是他童話般的家,草原并不聽從他想象的指令。白音寶力格試圖打破這草原的法則,卻撞得頭破血流,精疲力竭之后,白音寶力格選擇了離開,他要去追求更純潔、更文明、更美好的人生。
白音寶力格走后,老額吉去世了,索米婭帶著孩子(此前她生下了黃毛希拉的孩子,給她取名其其格——“美麗的小花”的意思),艱難度日。車夫達瓦倉可憐她們母女,娶了索米婭,索米婭又為達瓦倉生了三個兒子,一家人過著窮困而平靜的生活。其其格是個異常瘦弱的小姑娘,繼父對她不怎么好,為了給其其格幼小的心靈一絲安慰和期待,索米婭告訴其其格,她的父親有一天會騎著一匹黑駿馬來找她們……
9年后,白音寶力格又回到了家鄉,他決定去尋找索米婭。
兩個人再次見面時只能極力掩飾內心的悲苦,往日的情懷不可能再有絲毫的表現。曾經的美好愛情,徹底地化為泡影,當愛情破碎,他們只能一步一步走向生活的真實,
小說最后,索米婭向白音寶力格提出將來要撫養他的孩子,那是一個草原母親的真情呼告:“你知道,我已經不能再生孩子啦。可是,我受不了!我得有個嬰兒抱著!我總覺得,要是沒有那種吃奶的孩子,我就沒法活下去……”
白音寶力格再次騎著黑駿馬離開了,唱著《銅嘎哈拉》,他在心底呼應索米婭:“如果我將來能有一個兒子,我一定再騎著黑駿馬不辭千里把他送來,把他托付給你,讓他和其其格一塊生活,就像我的父親當年把我托付給我們親愛的白發奶奶一樣但是,我決不會像父親那樣簡單和不負責任:我要和你一塊兒,拿出我們的全部力量,讓我們的后代得到更多的幸福,而不被丑惡的黑暗湮滅。”
鏈接:古歌《鋼嘎哈拉》
《鋼嘎哈拉》,又名《黑駿馬》,是蒙古族一首古老的長調民歌。鋼嘎,蒙卉語是“黑得發亮”(即有光澤)的意思;哈拉,是黑色。雖以黑駿馬為名,但這首歌講的是一個悲愴的愛情故事。
歌詞大意:漂亮善跑的我的黑駿馬呦,拴在門外,那榆木的車上;善良心好的我的妹妹呦,嫁到了山外那遙遠的地方。
走過了一口叫做哈萊的井啊,那井臺上沒有水桶和水槽:路過了兩家當作“艾勒”的帳篷,那人家里沒有我思念的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