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輔導員作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主體,肩負著對研究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健全人格教育的艱巨任務。研究生導師和研究生有著密切的關系,主導著研究生的學習、科研和實踐過程。導師和輔導員職責雖然不同,但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卻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是共性和個性的關系,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從共性和普遍性看,他們對于研究生來說都是施教者,其職責是按黨的教育方針要求、按照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和塑造合格研究型人才。他們都承擔著培養研究生的職責。
一 研究生輔導員與導師的辯證互補關系
(一)從事物普遍聯系的原則來看,二者的崗位職責是一致的
從角色性質來看,他們都是施教者,既是教師又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從教育任務來看,兩者都是為了培育人和發展人,都以育人為己任,都有培養研究生成才的任務。從教育目標來看,兩者都是為了把研究生培育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二)從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則看,兩者相輔相成
一是在教育主體方面,研究生導師身份是教師,是負責研究生專業教育的主體;而輔導員是開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體。兩者同為教育的主體,從不同的方面共同作用于研究生的成長和成才。二是在教育時間上,輔導員主要利用課外時間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導師主要是利用課堂和輔導時間對學生實施專業教育,同時也努力發揮專業課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三是在教育的職責內容上,輔導員被賦予教育和管理的雙重職能,一方面要向學生實施思想政治、道德法制教育,一方面要組織開展各種類型的活動,寓教于樂,寓教于活動之中,同時還要通過管理的方式對學生實施教育;而導師則更側重于通過課堂教學實施教育,同時通過個別輔導、談心來指導學生,或通過個人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二者職能互補,相得益彰。四是在教育側重點上,輔導員側重于對研究生的個性培育和關注其全面發展,而導師則更側重于對其專業素養和思維能力的教育。五是在教育效果上,輔導員年青有活力,能夠和學生打成一片,思想容易溝通,教育效果明顯:而導師是從專業教師中選拔而來,學生多敬仰導師的學術水平和人格,從心理上容易接受來自導師的教導和影響,由他們實施的思想教育會獲得“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二 研究生輔導員與導師的職責定位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職責定位
思想政治素質對研究生的道德、文化、心理素質起著主導、指導、保證和監督作用,在研究生的素質結構中居于主導地位,是根本性的素質。由于研究生教學的特點,學生的自由度增加,班級松散、年級淡化;思想教育和活動場所轉移;集體活動難以組織;加之研究生的學習內容偏重于學術研究,容易使學生忽視提高道德品質修養。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積極適應研究生的特殊要求。輔導員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是研究生健康成長,正確發展的指導者。教育和引導研究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是輔導員的基本任務。導師也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在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起著獨特的作用。一方面由于導師和研究生的密切關系,可以利用專業教學和經常和研究生接觸的便利和優勢,有意識地挖掘所授專業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傳授專業知識的過程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身為教育者,導師能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人格形象展現在學生面前,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言傳身教的影響。
(二)文化素質教育的職責定位
文化素質是研究生必備的基本素質,包括基礎文化素質和業務素質兩個方面,前者是業務素質和思想政治素質的基礎,后者是構成一個人專業和特點的基本要素。要提高研究生的全面素質就必須重視他們的文化素質教育。輔導員配合學校黨團組織,承擔著校園文化建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工作,應當大力加強研究生的基礎文化素質教育,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學術、科技、體育、藝術和娛樂活動,把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寓教育于文化活動之中,教育學生堅決抵制各種庸俗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蝕和影響。而導師熟悉研究生的教育教學規律,是所從事學科教學和研究的專家,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知識結構、課程體系非常了解,知道每門課程在本專業培養目標實現過程中的作用。因此,導師可以著重于業務素質和專業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落實專業定位、制定培養計劃,指導學生進行選課,關心學生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兼顧知識的整體性;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和創新能力。要明確導師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科研意識的職責,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打好科研基礎,帶領學生參與課題研究,通過學術和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強化和深化所學專業的理論知識,培養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積極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爭取通過三年的學習和實踐使得學生在畢業時能夠真正掌握科研方法,完成一篇質量較高的畢業論文。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職責定位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研究生健全的心理素質。心理素質作為個體全面發展的重要素質,需要借助多方的協調配合才能實現提升。研究生階段學習壓力大,競爭激烈,有的學生可以提前申請畢業甚至可以免試攻讀博士研究生,競爭必然給學生帶來思想壓力。因此,教育工作者要特別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員要掌握心理輔導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注重研究學生群體心理健康的一般問題。開展心理輔導,發揮團體心理輔導在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作用,幫助學生提高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管理自己、釋疑解惑、應付危機的能力。而導師要利用專業教學的優勢,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在具體學習知識時受到教育和點化。導師還可以利用和學生之間“師徒”式的親密關系,在情感上感化學生,通過談心活動,教育學生胸襟開闊、性格開朗、熱愛生活、樂觀向上,做到自尊、自信、自強、自律,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大學時代遇到的人生課題。
三 建立研究生輔導員與導師的雙向交流機制
建立輔導員與研究生導師的雙向交流機制,旨在通過研究生輔導員與導師之間的定期聯系和信息交流完善培養研究生的合力機制,進一步構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整體格局,更好地實現“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多元結合。建立輔導員與研究生導師的雙向交流機制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雙向交流機制要有雙向互動性
現代信息論認為,任何事物之間的作用和關系都可以表現為一定的信息活動,信息在事物之間的流動是事物運動普遍具有的外部屬性和表征。輔導員和導師的交流活動就包含二者之間的信息流動,并且這種流動是信息的雙向傳輸過程。也就是說,在雙向交流中,交流雙方都是彼此進行交流的對象,他們均擔負著傳遞信息和接受信息的任務。每學期研究生輔導員要以面談、電話、郵件以及網絡平臺等多種形式主動與各專業研究生的導師聯系,通報研究生在思想政治、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表現,同時向導師了解研究生在專業學習與科研等方面的情況。相互交換意見,充分解決研究生在生活和學習上面臨的問題。導師也要通過各種渠道向輔導員反映近期所帶研究生的思想狀況和學習狀況,有問題要及時聯系溝通、及時解決。導師也要有自己的角色定位,其作用就是以自己的才德影響引導研究生,發展研究生的各項科研能力,監督其遵守學術道德,為之做出表率,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如果一旦出現師生關系不和睦或者其他問題,可以及時和研究生輔導員取得聯系,互相溝通,相互配合,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另外,輔導員與導師也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完成對學生的培養和教育。
(二)雙向交流機制要堅持及時性和經常性
雙向交流的及時性原則要求交流主體抓住需要溝通的思想信息,因勢利導,及時溝通。這是由研究生教育本身的多元化和復雜性決定的。交流的時間間隔越短,處理問題的針對性就越強,反之則越弱,并且過了一定的時間就失去了教育的有利時機。這就要求輔導員和導師雙方能及時地向對方傳遞學生的信息,以便雙方都能做出正確決策。經常性原則強調二者的交流要保持連貫性和經常性。這主要是因為輔導員和導師都有各自的工作,平時在一起交流、溝通的時間很短,難以共同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與思想切入點,難于及時抓住學生思想上的“敏感點”、“生長點”,這樣交流的效果就將大打折扣。這就要求輔導員和導師平時要盡量選擇一定的時間進行信息交流,保持雙向交流的經常性。
通過這一雙向交流機制繼而可以形成合力育人的互動交流機制,不斷促進研究生專業學習成績與德育水平的全面提高。輔導員與研究生導師雙向交流制度的實施將促使研究生輔導員的日常思政工作與管理工作和導師在指導研究生過程中的德育工作得到有效整合,通過輔導員、研究生導師和研究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與反饋,不斷提高研究生專業學習與德育工作的綜合績效,促使導師的教書育人與輔導員的思政工作、服務管理在此基礎上形成新格局,取得新效應,從而將研究生德育工作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余國升,賈冠忠,本科生導師和政治輔導員職責問題探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
[2]羅海英,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雙向溝通,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