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高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調動其積極性,就必須營造出青年學生關心政治,參與政治的風氣,改革思想政治課的教材教法,使之更生動活潑,更有可讀性、可信性、可操作性,更貼近生活。就此,我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深化教學理念,優化教學結構,轉變教學方式,貼近社會生活,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1.講好導言,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講好課的導言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第一步,教師對教材應有十分準確的把握,努力設計出能引發學生興趣的導言。例如:在講解“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這節內容時,師生共同回歸中國近代歷史,這是一段充滿硝煙和戰火的歷史,是一段滿目瘡痍的歷史,從太平天國運動到戊戌變法的失敗,再到辛亥革命勝利果實被攫取,激起學生對帝國主義強烈的憎恨,對舊中國人民大眾的憐憫,對今天新中國的珍惜,最后再引導學生沿著中國共產黨走過的滄桑歲月認識到走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唯一的選擇。
2.理論聯系實際,貼近學生生活
思想政治課理論性很強,而中學生理論思維能力很弱,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因此,只有把深奧的道理淺顯化、形象化,學生才易懂;只有在懂得基礎上才會產生興趣。例如:當講到“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時,如果用純粹的講解法,是很難讓學生理解的。于是,在講解這段內容時,將生產力比作是人的腳,生產關系比作是鞋,有什么樣的腳,就應穿什么樣的鞋,有多大的腳就應穿多大的鞋,當腳變大時,原來的鞋難免會出現穿著不合適的感覺,它就會制約腳的正常生長發育,這時,腳也就必然要求更換鞋,要求用一雙新的鞋子適合現在的腳的鞋子去取代原來那雙過時的鞋,這就是說,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有什么樣的生產力就有什么樣的生產關系與之相適應。當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時,就會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就會進步,當生產關系不適應生產力時,社會就倒退。這樣,難以理解的深奧道理,通過比喻變得通俗易懂了。
3.聯系社會熱點
當代中學生思想活躍,有較強的社會參與意識,對社會熱門問題非常關注,針對這一點,在教學中把課文內容與時事熱點聯系起來,可以提高學生興趣。如:在初三政治“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這一課題的講解時,就聯系國際上的一些重大時事熱點: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學生對此興趣很濃,不少學生不僅課內聽講認真,而且課外還積極查閱報刊、資料了解有關熱點。通過這樣教學,學生不僅懂得了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的內涵,而且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的熱情,同時使學生感到政治課并不空洞,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4.應用恰當有趣的方法,激發興趣學習
政治課教學可以根據需要,恰當地運用有趣的舉例、比喻、精彩的名言、簡短的故事等突破難點激發興趣,例如:在講解初三教材中,講到基本路線時,把經濟建設為中心比作一艘航船,那么,四項基本原則就是航船的導航系統,改革開放就是動力系統。這樣通過打比方,使學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5.多給學生議練的機會,增強學習興趣
政治課教學過程是“講、讀、議、練”的過程,對說教篇幅較多,道理好懂的教材要精講,要給學生安排一定的議練時間。例如:初中的《人生難免有挫折》一課時,提出這樣的議題:造成挫折的原因是什么?使學生能在討論過程中暢所欲言,精神放松,興趣盎然,既理解了課文又提高了思想意識。
二、在教學中要真正做到寓教于樂,以情施教,情知交融,就涉及到教師教學觀、學生觀、方法論等的根本轉變
首先,要真心實意地熱愛學生。教學活動中形成良好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互相尊重,真誠相待,尊師愛生,教學相長是良好的師生關系的真諦;尊重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這是極其簡單而又極其復雜的教育秘訣。愛護學生對老師的信任也不可少。
其次,寓教于樂,寓教于趣。創設問題,點燃思想火花;精心選擇,增加知識的全面性、提高學生的新穎感,滿足學生求知的欲望,從而產生滿足的情緒體驗;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導入競爭機制滿足學生成功的需要,從而產生快樂的情緒體驗;盡量發掘教材中美的因素或增添符合教材內容富有美感的東西,通過有情感地朗讀或描述,滿足學生審美的需要。
再次,以情施教,以情育情。這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以積極的情感感染學生,從而實現教學的情知交融。(作者單位陜西省楊凌區西大寨中學)責任編輯 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