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讓學生開闊視野,多方面觀察、感受生活
首先要讓學生盡量多參加社會活動,在生活中觀察身邊的各種人、事、物,把他們的面貌和特征裝進大腦。這樣等到動筆寫文章的時候,這些裝進“倉庫”里的材料,就會自動出現在我們的思考過程中。注意多聽多看,因為不管是誰,活動范圍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一種活動都能參與。所以,我們要多看多聽,從別人的嘴里以及他們的行動里獲得生活材料,這樣做,有時甚至比親身參與的獲取量還要大。其次,我們在接觸生活時,僅僅用耳朵和眼睛還是不夠的,還要用大腦,要對面前的事物進行深入思考,看看它到底有什么樣的表現形式,特征是什么,說明什么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發現生活中的道理,把握事物的本質,產生較為深刻的思想感情。
二、 學生要廣泛閱讀文章
廣泛閱讀為什么如此重要呢?一方面,它可以使我們博采眾長,多方面地學習別人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在這方面前人有過不少好的經驗,比如粗讀和精讀相結合,這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粗讀,就是挑選各種范文進行閱讀,讀的時候不必做詳細分析,對文章的思想意義和寫作技巧有個大致了解即可,這是從廣的角度下功夫使自己獲得多方面的營養,但是“廣”不“深”也是不行的。對那些好的文章,還需要精讀。精讀,不但要認真思考,看看人家對問題是怎么表現的,結構是怎么安排的,評議是怎么運用的,讀后還應該把這些記在本子上。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只有把這些記下來,才能時常溫習,不至忘掉。通過精讀,可以獲得好的寫作方法和技巧,使我們向深的方向發展。
三、學生要多練筆
多練筆,可以加快從學習寫作知識到會用寫作知識的過程,可以說這是提高寫作水平最關鍵的一環。清代唐彪曾這樣說:“諺語‘讀十篇不如做一篇’。蓋常做則機關熟,題雖甚難,為之亦易;不常何故,則理路生,題雖甚易,為之則難……”大意是說,讀十篇文章不如做一篇文章收獲大。常寫,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熟練,即使題目很難,寫起來也覺得容易;不常寫,作文的技法、道理就生疏、即使題目很容易,寫起來也覺得很難,所以我們必須重視“讀十篇不如做一篇”的道理,經常進行認真地練習,這樣才能逐步探索出作文的思路和機關。
四、要重視修改作文
多練筆固然是關鍵的一環,但是每次練習后,還應該進行認真修改,這對寫作水平的提高,也是有著重要作用的。修改可以彌補一次思維的不足。一般來說,凡是稍微復雜一點的事,考慮一次總是難免有這樣那樣的疏忽和錯誤,寫文章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在寫作過程中,總會有考慮不周全的問題,如層意先后順序的表達,段與段落之間的過渡銜接,首尾的照應,選材是否恰當等,這些在作文寫成之后,要仔細認真地審讀修改,對自己存在的不足要十分重視,避免少犯錯誤。修改文章可以從下面三方面進行,首先,從表現主題方面來看。一篇文章,主題表現得如何是決定文章成敗的頭等大事。在修改文章時,應該先看看文章的主題材料是不是十分吻合,結構安排得是否合理,各重點部分是否都很好地突出了主題,這些方面沒有問題或者修改好了,文章在大的方面就不存在問題了。其次,應該從文章的幾個重要部分來看,文章的每個重點部分,都有它相對獨立的中心,也是一個中心與材料是否吻合的問題,材料安排得是否合理的問題。除此以外,不要看各部分是不是寫得具體生動,那些地方應該突出,那些地方應該刪去。第三,再從文章的段落、句子來看,段落和句子,是文章內容的基本單位,它好壞也直接影響著文章的質量,所以也要足夠重視進行認真修改,這一階段的工作,主要是看段意是否表達得具體清晰,是否有條有理,還要看各個句子銜接得如何,以及有沒有語法方面的錯誤等等。
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必須改變寫作教學長期滯后的狀況,必須改變以往教師講“寫作技巧”,學生“寫作”的舊模式,教師要轉變作文教學的觀念,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恰當處理好教師“教”與學生“學”兩方面的問題,使教學兩方面相輔相成,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作者單位陜西省綏德縣第一中學) 責任編輯 丁洪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