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藝術教育是基礎教育的薄弱環節,相對于城鎮學校,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學校藝術教育的師資嚴重不足。包班制(即這個班級的所有課程由包班老師全部擔任)是農村學校普遍采用的教學形式,大部分教師缺少基本的藝術教育專業技能訓練,藝術教育基本流于形式。
二、音美學科教學器材和設備嚴重不足。由于歷史和現實的種種原因,藝術教學器材配置一直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雖然近些年國家加大了經費的投入,但是長期以來形成的積弊,使得領導決策層把目光都集中到了如大型多媒體等硬件的投入上,對藝術教育所需的器材耗材,依然關注不夠,藝術器材仍然短缺。
三、領導認識不到位。有些學校領導缺乏正確的育人觀念,對藝術教育認識浮淺,缺乏了解,他們認為農村娃,基礎差,缺少藝術天賦和環境,藝術教學工作可有可無。所以藝術教育在農村小學存在大面積空白,學校藝術教育的管理和科研十分落后。
四、音美教師自身素質問題。有些教師對自己要求不嚴,工作責任心不強,認為音美教學是副科,反正也不統考評比,沒人重視,上不上課無所謂,上多上少也沒人查,小學生好糊弄,到學期末有的甚至連一半教學內容都沒完成。
對策:
藝術教育師資短缺,是制約農村藝術教育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加強藝術師資的培養,建設一支與素質教育要求相適應的藝術師資隊伍,是學校藝術教育改革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教育管理工作的當務之急。我們應該利用多種渠道,努力增加和提高藝術教師的數量和質量。
一是采取有力措施,充實和穩定農村小學音美教師隊伍。要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為農村小學配備合格的音美教師,要采取措施,鼓勵城區富余音樂、美術教師到農村小學任教。其次要確保音美專業畢業的教師不改任教其他學科,已經改任其他學科教學的,使其重返藝術教學崗位。再次,建立科學的藝術教學評價機制,激發藝術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多數農村學校的教師考核評價辦法還是應試教育背景下的產物,應盡快研究制定適合學生德、智、體、美全面和諧發展的新的教師評價制度。在藝術教師考核、工作量的認定、晉級等方面建立有利于藝術教育發展的、相對公平的考核機制,使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得到提高。
二是加強音美教師業務素質的培訓和提高。現階段農村學校學生銳減,辦學規模不斷縮小已是不爭的事實。因各地編制所限,短期內為農村配備足夠多的藝術教師也不現實,所以要采取措施加快農村藝術師資隊伍的建設,以繼續教育、假期培訓等形式,鼓勵有特長的其他學科教師,從事藝術教學工作,以適應藝術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其次要加強城鄉之間的藝術教育教學交流,以城鎮帶動農村,以中心校帶動普通校,組織城鎮藝術骨干教師進行“送課下鄉”活動,結合新課程標準,利用節假日分片開展教師培訓活動,交流教學經驗,使農村藝術教師在教學觀念、方法、手段上全面更新;此外,學校要加強對藝術課堂教學的監督、指導,為藝術教師外出學習提供便利;教育管理部門要舉辦教師基本功比賽、教學業務技能比賽等活動,促進藝術教師的快速成長。
三是大力推行音美等藝術教師專職化。從學校管理的角度來看,在課時、工作量計算、評先評優等方面應該把音美教師與語數教師同等對待,鼓勵更多的專業教師從事農村小學藝術教學,專職的藝術教師可以心無旁騖地進行藝術教學活動,減少統考、事務性工作對藝術教學的沖擊。在規模較小的農村小學可試行“走教制”,即一個藝術教師可以兼任幾個學校的藝術課程。這一做法在某鄉試行后,減小了教師的工作負擔,課堂質量也大大提高。原先包班制由非專業教師上課,教師因缺乏藝術功底,備課上課都很頭痛,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或現有的知識,組織教學,往往只圖完成課時,降低課程標準,課堂效果可想而知;現在由專業教師備課上課,教材吃得透,課標把握得準,指導小學生練習方法恰當,深受師生歡迎,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是加強對藝術教學的管理與考核。在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的同時,加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可采用隨機聽課、作業檢查、問卷調查、藝術展演等形式對藝術教師工作進行考核。在提高藝術教師待遇的同時,提高對他們的要求和監管。
“藝術與科學是人類健康和諧發展的雙翼”,但是人們對農村藝術教育認識與重視遠遠不夠。因此對農村藝術教育的認識過程、實踐過程將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要深刻認識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加強農村小學藝術教育工作已刻不容緩,并任重道遠!(作者單位陜西省楊凌區李臺鄉中心小學)責任編輯 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