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從三年級便步入正軌,這時正是小學生智力、創造力發展的最佳時期,他們的思維最為活躍、善于表現自己。那么,怎樣有效地進行初期寫作訓練呢?其訓練方式有以下幾種。
一、教學生學會搜集素材
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密不可分,可怎樣在閱讀教學中進行作文教學?教學中,每教一課,我很注意其中的
作文技能訓練,盡可能地在閱讀教學中傳授作文知識,這樣學生易于接受并能轉化為能力。
在教學《我愛故鄉的楊梅》一課時,我利用“楊梅果”這個片斷啟發學生練筆,開始,要求學生反復朗讀:“楊梅果圓圓的,和桂圓一樣大小,遍身生著小刺。等楊梅漸進長熟,刺也漸進軟了,平了。摘一個放進嘴里,舌尖觸到楊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細膩而且柔軟。”然后我引導學生逐一分析這三句話所描寫的內容,最后請學生仿照這一段文字開始練筆。
一位同學以《冰糖葫蘆》為題寫道:“那鮮紅油亮的冰糖葫蘆,八個果子挨挨擠擠地串在一根竹簽上,好似一個個可愛的娃娃。咬一口,哇!好爽的味呀!又香又甜,甜中還帶著酸,吃下去,心里好不痛快。”
我及時總結:這個片斷寫得真有味道!它既符合這次練筆要求,又恰到好處地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特別是寫味道時寫到了內心的感受。
二、把寫作文和學課文結合起來
記得一次健康課上的情緒畫像,起先我問學生:“同學們都喜歡畫畫嗎?先想一想自己輕松愉快的樣子,然后用筆畫下來。”不大一會兒,學生們各自畫了出來:有的笑得前仰后合;有的雙眼緊閉,正陶醉在音樂聲里;有的正在舞臺上手舞足蹈地表演。看著這些可愛的樣子,我靈機一動,心想,這不正是一次練筆的好時機嗎?便問道:“怎么樣?看著自己的畫像,一定很開心,那么,那時你正在干什么?請寫下來。”由于當時學生的情緒已被充分調動了起來,所以寫起來輕松愉快,短短一會兒,一篇篇小練筆出來了。
課后,針對作文中的描寫,再結合健康課的內容,評選出了情緒最飽滿樂觀的同學。在學習短文《盲童的畫》一文時,為了觸動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課堂上,我不僅讓學生閉上雙眼,還促使他們去完成某項任務。如“請你閉上雙眼,把老師手里這本書給潘婧送去。”“請你繞著前后門走一圈”“閉上眼,把你手中的鋼筆給郭棟送去”……不大一會兒,基本上每人都有過類似的訓練。接下來,我又發給每人一張紙,請全班同學緊閉雙眼,讓他們在這張紙上任意畫一幅畫。五分鐘過去了,我請同學們睜眼欣賞自己的作品。有的同學讓樹葉和樹干分了家,有人把自己畫得支離破碎,還有人把房子坐落在水中。如果讓學生將這整個活動過程寫下來,既有助于對文章的理解,又是一次練筆的好時機。實踐證明,這種做法是有必要的,這次習作結果,全班無一人雷同,各自寫出了言吐真情的文章,有人以《難忘的一節課》為題,有人以《沒有陽光的世界》、還有人以《感動時刻》為題……
三、創新想象作文不可少
兒童最富有創造力,他們常常能根據一個事物,一個新鮮的詞浮想聯翩,抓住兒童的這種個性,我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那么,又如何使學生寫出具有想象力的作文呢?針對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的訓練方式和途徑主要有以下四種。
1.拼圖式第一步:找一些舊掛歷、舊畫報、舊圖片,將其中一些有用的圖片剪下來。第二步,打亂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拼成一幅完整的圖。第三步,鼓勵學生大膽幻想,把自己想象中圖片的內容寫下來。
2.假設式如課間十分鐘,同學們紛紛在操場做游戲。有的打沙包,有的踢毽子,有的跳皮筋,這時你不小心將足球踢到了一個人的身上,把那個人的眼鏡打碎了。請做如下假設:假如對方是你的老師;假如你和對方認識卻有矛盾;假如對方是一位腿有殘疾的低年級學生。要求選出一種假設情況,分別寫出你的語言、動作、表情。
3.詞語式德國作文教學喜愛用這種方式,德國老師認為這種方式能體現教學的靈活性和獨立性,注重開拓學生的思路,啟發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教學中,對這種作文形式我也進行了嘗試,效果不錯。如用下面兩組詞各寫一個故事:祖父——孫子——雪橇、彼得——貝絡——足球
4.擴散式 仔細聽,記下老師講的故事,把自己聽懂的話表達出來。用自己的語言把故事寫明白,為了使作品更有個性,可以再創作一些情節,讓別人喜歡看。
此外,我還運用了“續編式”等途徑進行訓練。這種想象作文的訓練,有益于無拘無束地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使他們真正在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用自己的心靈來感悟。
以上是我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在作文教學方面進行的幾個有效訓練方式。我相信,只要長期堅持下去,一定會取得成績的。 (作者單位 西安市碑林區金花南路小學原信號廠小學)責任編輯 丁洪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