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人教版七年級下)的一個教學片斷: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自主學習,疏通了本詩的內容,同學們可能還有不了解的地方,請你們提出來,大家一同解決。
生1:老師,詩中說“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這一句我不太理解,打開的是東邊房子的門,怎么就坐在西邊房子的床上?
師:我也納悶,請大家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想一想。說說看,你們是怎樣理解的?
生2:我認為不矛盾。這兩句詩不能分開來理解,我想它的意思是推開東邊房子的門,坐在東邊房子的床上;推開西邊房子的門,坐在西邊房子的床上。這兩句描寫了木蘭回到家里喜不自禁的情趣。
師:你憑什么會這么想呢?
生2:在外打工五年的哥哥,去年冬天回到家里,就是這樣高興地打開這個房子看一看,坐一坐,又打開那個房子看一看,坐一坐,還跑到豬圈里對著兩頭大肥豬傻笑(學生笑)。
師:經你這么一說,我也覺得這兩句不能分開理解,應該合起來理解,這樣才不會有矛盾。
生3:“當戶理云鬢,對鏡帖花黃”這一句也不能分開理解,它不是指木蘭只對著窗戶的玻璃梳理頭發,對著鏡子插黃花,而應該理解為木蘭急急忙忙對著窗戶上的玻璃和鏡子梳妝打扮。
師:談談你的生活體驗。
生3:早晨起床遲了,我占用了家里唯一的小圓鏡,為了趕時間,姐姐只好對著窗戶上的玻璃梳頭。
師:同學們能夠聯系生活實際去理解課文,你們做得不錯。課文中還有同樣的句子嗎?大家找找看。
生4:還有“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師:說說你的理解。
生4:這幾句的意思是到各處街市備辦鞍馬等戰具。
師:好,說得不錯。還有嗎?
生5:還有“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意思是“百戰死”的既有將軍,也有壯士。“十年歸”的同樣既有將軍,也有壯士。
師:很好,大家理解得不錯。剛才大家談到的這些句子是我們將要學習的一種新的修辭格——互文。這種修辭格的特點是“上文里含有下文里將要出現的詞,下文里含有上文里已經出現的詞,上下文的意義相互交錯、補充”。從大家發言來看,對于互文我再沒有必要作進一步解釋了。
反思:這一課例充分體現了教學過程和學生的經驗在教學中的重要性,教學中如何體現這一點,我們必須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關注知識形成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要做到:
1.設置問題讓學生自己尋找規律發現知識,鞏固知識。問題是科學研究的出發點,是開啟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沒有問題就不會有解釋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和知識。所以說,問題是思想方法、知識積累和發展的邏輯力量,是生長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在閱讀教學中特別強調問題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把問題看作學習的動力、起點和貫穿學習過程中的主線,把學習看成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課例中教師從問題的形式上給學生一個空間,讓學生生成問題,提出了質疑,然后進行探討。從老師創設問題環境開始,到誘發學生1發現問題,再到學生2、學生3對原有生活經驗的再現,激活了其他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經驗想結合,從而達到對認識的頓悟,然后師生合作討論,從而建構了新的知識——互文。
2.問題的提出要傾向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課例中教師引導學生積極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由此學生2聯系到哥哥回家的情景和學生3聯系到自己早晨起床梳頭的情景。有了學生的這些生活經驗基礎,教師很容易幫助學生構建新知識。
3.給學生一個完整的完成任務的過程,替學生搭建一個完成任務的“梯子”,這把梯子要靠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使它成為學生進一步理解的支撐。
二、注重情感的體驗過程
1.教師要學會等待,不急于給出結論。課例中,教師與學生間是平等的,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也是平等的,教師尊重學生的獨特認識和感受。當學生提出“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質疑時,教師沒有立即向學生解釋,而是讓學生暢所欲言,隨便談談自己的理解與認識,因此 ,便出現了學生不同的理解和認識,接著老師一一做了肯定,然后歸結到所要學習的知識上。
2.引導學生談自己的獨特體驗,從而內化知識。學生的學習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自我生成的過程,這種過程是他人無法替代的,因為它是由內向外的生長,而不是由外向內的灌輸。本課例給了我們成功的借鑒,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把握好這一點。
總之,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情感體驗的產生、積極人生態度的形成,都是在一定的過程中產生發展與形成的。因此,教學中要注重過程,注重學生的全面體驗。(作者單位甘肅省莊浪縣韓店中學) 責任編輯丁洪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