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語文為其生活服務?這是每一個語文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教學實踐表明:關注學生的語言積累,是提高學生口頭、筆頭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
一、背誦佳作名篇
在兒童的記憶倉庫中,豐富的語言材料的儲備,是理解和運用語言、發展思維能力的基礎。在學生反復閱讀直至背誦的過程中,文章的風格、語言的邏輯、表達的方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熏陶著學生。特別是一些精彩的片斷,學生讀得多了,背得熟了,不知不覺中就會成為自己的語言,在自己的作文中,會靈活巧妙地變成自己的語言且不露痕跡,這就是背誦的妙處。因此,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特別重視學生的背誦積累,除了課文練習中要求背誦的內容,我還根據自己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情適當地增加一些精彩片斷的背誦。有時自己在課外閱讀時遇到頗為欣賞的句段,也會抄錄下來讓學生共享,同時也要求學生主動摘錄自己在課外閱讀中所看到的優美段落,妙詞佳句,并加以背誦,以增加語言的積累。
二、復述課文內容
復述,是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的脈絡,掌握課文的內容之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把文章的內容口述出來。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還能夠將書面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它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再現性復述,另一種是創造性復述。再現性復述主要是讓學生緊緊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或情節進行復述;創造性復述主要是讓學生在尊重原文內容的基礎上,加上自己大膽而合理的想象成分進行。
例如,《鄭成功》中“收復臺灣”部分以“渡海作戰”為重點。教學時,我列出了重點詞語“冒著、駕著、圍住、打中、鉤住”“負隅頑抗、失去威力、驚恐萬狀、舉手投降”,前者為鄭軍官兵的表現,后者為敵軍的表現。我讓學生借助板書進行再現性復述,因為板書較為詳細,大部分學生均能達到要求。在此基礎上,我又讓學生抓住重點部分進行創造性復述,不少學生就用上了平時積累的語言,把敵軍的不可一世、外強中干、不堪一擊和我軍將士的英勇善戰、同仇敵愾、得勝時的揚眉吐氣表現了出來。通過這兩步不同層次的復述,課文的內容已深植于學生的大腦。而課文中的語言又與學生平時積累的語言有機結合,大大增加了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聽寫齊頭并進
1.詞語的聽寫。每學完一篇課文,我都要進行一次生字新詞的聽寫。一是檢查學生是否記住了生字,字形能否寫正確;二是幫助學生強化記憶,鞏固積累。每一單元學完,我對學生再進行單元生詞的聽寫,不但起到重復記憶之效,更重要的幫助學生梳理分類。在這次聽寫過程中,我一組詞一組詞地報,每組為兩到三個詞。每組詞或者是描寫同一類事物,或者是有著同樣的構詞方式,或者是由一個生字擴展而來,或者是詞意互相關聯。學生在聽寫過程中,對每一組詞語的內在聯系心領神會,有助于擴大學生的詞語積累量,及對詞語的理解運用。
2.句子的聽寫。在平時的訓練中,我喜歡讓學生聽寫課文中文采優美的句子、結構典型的句子、承上啟下的句子、概括內容的句子、提示主旨的句子。句子的聽寫,幫助學生積累了豐富的語言材料,訓練了學生良好的語言感受能力。另外,我也經常找來課本之外的優美句子,讀給同學們聽,讓他們寫下來。天長日久,學生讀著這樣的句子,聽著這樣的句子,寫著這樣的句子,在自己寫作文的時候,自然也就能寫出一些優美的句子或者是富有特色的句子來。
3.片斷的聽寫。所取片斷,或者源于課中美文,或者來自課外讀物,甚至來自學生佳作。聽寫時,可以是邊聽邊寫,可以是先聽后寫。有時讓學生聽過一遍后,我鼓勵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的聽寫,然后再與原文比較,體驗創造性聽寫的快感。這樣不僅讓學生學會了邊聽邊記,還讓學生明白了句子與句子間的語言邏輯關系,從而為自己寫作如何合理遣詞造句奠定了基礎。
聽寫訓練使學生的課本語言得到夯實拓展,學生的語言倉庫得到了充實豐富,學生的遣詞造句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訓練提高。
總之,積累性訓練是一項艱巨而又有意義的工作。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只要我們做一個有心人,幫助學生多方面探索,多途徑積累,多渠道運用,就能夠讓學生積累活起來,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西場鎮壯志小學)責任編輯 丁洪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