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男孩患了結腸癌
家住江蘇省盱眙縣的小偉是名初中生,今年14歲。近來一段時間,他時常感到肚子不舒服,還經常便秘。最近突然吃不下飯,惡心嘔吐,大便帶血。父母帶他到江蘇省人民醫院,經電子腸鏡檢查和活檢,確診是結腸癌。專家及時為他進行了左半結腸切除手術,幸運的是,還沒有出現癌組織的轉移和擴散,術后愈合良好。
負責為小偉治療的主任醫師戴存才說,結腸癌病因尚不明確,一般認為遺傳、環境是重要的致病因素。而環境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飲食方式,如經常進食“三高一低”(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素)食品、吸煙、飲酒等,會增加結腸癌的發病風險。他提醒家長,少年兒童大多喜歡吃膨化食品和一些西式快餐,可能是引發結腸癌的危險因素。要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低脂、高纖維素食品,注意控制體重。同時要高度警惕結腸癌的低齡化,發現孩子排便次數異常增多或減少、便中帶血等,要及時到醫院檢查。
(衛文供稿)
垃圾食品越吃越上癮
美國《自然神經科學》期刊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稱,吃高熱量食物可能像吸食可卡因或尼古丁一樣會上癮,并可能引發強迫性進食和肥胖。
研究人員的這個結論是從對動物的研究中得出的。他們在實驗中發現,老鼠過量攝取高熱量食物后會在大腦引發類似上癮性反應,肥胖老鼠體內的某種多巴胺受體水平亦出現了下降,和人類吸毒者出現的情況類似。由此推斷,高熱量食物會使老鼠成癮。
佛羅里達Scripps研究所的肯尼表示:這個結論不能直接適用于人類的肥胖問題,但可能有助于了解肥胖情況和研究治療方法。“肥胖可能只是強迫性進食的一種形式,正在研究的對其他強迫癥如毒癮等的療法,可能對治療肥胖有幫助。”
(蔣建平供稿)
綠茶可降低肺癌發病率
臺灣研究人員通過對500名研究對象的對比研究發現,綠茶中的抗氧化劑可以大大降低肺癌風險,而且對吸煙者和不吸煙者都有效。
研究結果證實,與從不飲茶的人相比,有喝綠茶習慣的吸煙者,患肺癌的幾率是前者的1/13;有喝綠茶習慣的非吸煙者,患肺癌的幾率降低了80%。結論是,無論是吸煙者或是非吸煙者,每天喝一杯綠茶,肺癌的發病率都會大大降低。研究人員認為,綠茶的這種防癌功能,得益于綠茶中的茶多酚等抗氧化劑。
(李福章供稿)
喝生鴨血“補”出肺吸蟲病
家住浙江省建德縣年近七旬的徐大伯,有一個常年堅持的養生習慣,就是喝生鴨血,據說能“大補”。最近他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熱、咳嗽、胸痛等癥狀,檢查發現胸腔有大量積液,性質難以確定。無奈之中,他來到浙江省人民醫院,最終被確診為肺吸蟲病。
一般認為,肺吸蟲病多是由生食或吃半生不熟的淡水蝦蟹所引起。徐大伯只是常喝生鴨血,為什么會得這種病呢?浙江省人民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王宏通過詳細了解病史,解開了其中之謎。原來,鴨子吃了帶有肺吸蟲的生蝦蟹,感染了肺吸蟲;徐大伯又喝了這些鴨子的血,導致了間接感染。
徐大伯雖然經過積極治療而獲得痊愈,但也為那些熱衷于民間進補偏方的人敲響了警鐘:進補應當講科學,切忌隨便生食生飲。
(衛文供稿)
孕婦貧血子女易患精神疾病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妊娠期婦女如果出現貧血,其子女成人后可能患精神疾病。
研究人員稱,孕期補鐵,不但可以預防貧血,同時也能預防子女今后患精神疾病。鐵元素使人體生成血紅蛋白的必需物質,孕期婦女需要更多的血紅蛋白,以增加血氧的輸送。孕婦一旦發生缺鐵性貧血,就有可能導致血紅蛋白功能失調,使胎兒不能獲得足夠的氧和營養物質。早期已有研究證明,孕婦缺鐵,容易導致胎兒大腦功能發育障礙。研究人員建議,孕婦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補充足量的鐵,積極預防缺鐵性貧血。
(楊光平供稿)
長期接觸合成纖維易致乳腺癌
加拿大蒙特利爾職業健康研究院的研究人員,追溯研究了1996和1997年共1 169名女性癌癥患者的健康記錄。其中乳腺癌患者556名,確診時年齡在50~75歲,均已過絕經期;其他癌癥患者613名,確診時年齡和乳腺癌患者無顯著性差異。
研究發現,除已知乳腺癌的誘發因素外,合成纖維與乳腺癌的發生有一定關系。長期接觸人造纖維、尼龍纖維和多環芳烴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幾率是其他婦女的3倍。其中人造纖維是最毒的“殺手”,長期接觸者患乳腺癌的風險是其他婦女的6倍。從年齡上看,36歲以前接觸這些合成纖維的乳腺癌風險最高,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因為乳腺組織細胞此時最為活躍,對有毒物質最為敏感。
盡管學術界對此結論尚有爭議,但研究人員認為,這項研究與先前另一項研究結論相符。那項研究顯示,女性在40歲以前,其乳腺組織對有毒物質最為敏感。
(李福章供稿)
乳癌患者服阿司匹林有益
美國科研人員在最新出版的《臨床腫瘤學雜志》上撰文稱,阿司匹林有防止癌細胞擴散的作用。乳癌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減少術后死亡率和復發率。
研究人員把4 000名乳癌術后患者,按是否定期服用阿司匹林分為兩組,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觀察。在考慮了癌癥的不同階段、是否絕經、體質指數、癌細胞對激素的敏感性后,發現每天服用阿司匹林的受試者,死亡率和復發率都下降了43%。
研究人員同時指出,阿司匹林僅僅適用于乳癌患者的術后輔助治療。早先的研究稱,阿司匹林等非類固醇藥物能夠治療乳腺癌,但也有研究得出相反結論。用阿司匹林預防癌癥,同樣是弊大于利。因為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可增加胃腸道出血的風險,除非是一些疾病的高危人群,而且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楊光平供稿)
適量飲用咖啡有益心臟健康
通常,醫生都會勸心律失常患者少飲咖啡。但在最近召開的美國“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學及其預防”年會上,研究人員宣讀的一篇論文稱,適量常飲咖啡可以預防心房纖維性顫動。
心房纖維性顫動簡稱房顫,是一種嚴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由于疾病原因,心肌興奮收縮的信號在心房內異常傳導,使心房肌肉產生快而無序的搏動,并與心室失去協調和關聯性,因而發生房顫。研究者對130 000名心臟病患者進行了長達7年的跟蹤研究,發現每天飲用4杯咖啡的人,其房顫的發生率下降了18%,同時減少了住院天數。
研究者推測,或許是咖啡中的咖啡因有效地抑制了心肌的異常收縮。據報道,美國有220萬房顫患者,其中的15%會因此發生中風。研究人員將繼續對此進行深入研究,希望找到更有力的證據。
(楊光平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