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戊戌變法的風云人物、國學大師康有為之死,一直是難解之謎。據說,他死時“七竅流血”。此非正常死亡跡象,使得眾說紛紜。究竟是日本人下的毒手,還是慈禧生前的謀劃,亦或是食物中毒,現已不得而知。但有一種較為離奇的說法廣為流傳——死于移植類人猿睪丸。
據《萬象》刊出的毛丹先生《康有為晚年》記述:康有為偶然讀到一篇文章,說俄國外科醫(yī)生沃羅諾夫研究多年的返老還童術已獲成功。他把類人猿的睪丸成功移植到老年男性身上,使其明顯年輕,記憶力、性機能等大大增強,80歲的老翁可以策馬驅馳……此信息讓康有為大喜過望,重金延聘擅長此術的德國名醫(yī)馮·施泰勒將一只年輕公猿的睪丸置換于自己體內。術后,他自我感覺甚佳,體力明顯增強,食欲大增。但一月不到,健康狀況便急轉直下,精神日漸萎靡,匆匆辭世。
此種說法雖無任何佐證,但臨床發(fā)現,人體衰老時性腺的變化確實明顯:性腺萎縮,性激素分泌減少,性功能和生殖能力減退,加重了外貌的衰老。而且人們通過內分泌抗衰老的研究由來已久。早在19世紀,法國就有名醫(yī)將犬和豚鼠的睪丸提取液注射到自己身上,頓覺“精力充沛,不知疲倦”,以至轟動一時;隨后有效仿者將幼猿或猩猩的睪丸植入陰囊,以期“復壯”,但終因排異反應而無人再敢嘗試。
內分泌 “無形” 的控制力
性腺、胸腺、甲狀腺、腎上腺皮質、腦垂體和下丘腦等,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內分泌系統(tǒng)通過分泌激素,維持機體基本生命活動,并對各種功能活動發(fā)揮調節(jié)作用。
大腦是控制內分泌的重要器官。大腦通過控制下丘腦激素的分泌,進而控制腦垂體各種激素的分泌;各種激素再控制周圍激素的分泌,令其控制它們各自的靶器官或組織,實現大腦對各器官的協(xié)調。因此,體內激素水平很小的變化,便可導致生理功能較大的變化。內分泌功能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機體各系統(tǒng)的功能活動。
分泌減少,衰而老至
內分泌系統(tǒng)中,起統(tǒng)帥作用的腺體是位于腦部的腦垂體。它雖然只有5克重,不如一粒蠶豆大,卻調節(jié)、控制著人的生長發(fā)育和新陳代謝。其分泌的生長素,能促進組織器官的蛋白質合成,與人體每一階段的生長發(fā)育息息相關。它含量高的時候,人體便處于快速生長發(fā)育時期,即胎兒至青少年時期。因此,生長素又被形象地稱為 “青春激素”。但在30歲以后,生長素便迅速減少,老年時期完全停止分泌。衰老便隨著體內生長素含量的降低悄然而至。
內分泌系統(tǒng)的衰老變化,主要體現在各種激素水平及靶器官對其敏感性上。除腦垂體外,變化最明顯的是性腺。老年女性尿中只能檢出少量雌激素;而老年男性血漿睪丸酮含量下降,有效睪丸酮含量甚微。同時,下丘腦-腦垂體-腎上腺皮質相互作用障礙明顯,導致各個系統(tǒng)功能發(fā)生復雜的改變。腎上腺皮質對腦垂體促激素的應答減弱,下丘腦-腦垂體對血中皮質類固醇水平的反應也減弱。這些變化使老年人對各種應激原作用的抵抗力下降,免疫力降低,對疾病的易感性增加。此外,腎上腺結締組織增生和色素沉著;甲狀腺萎縮,甲狀腺素分泌減少;胰島細胞萎縮,胰島素分泌減少,組織細胞膜上的胰島素受體數逐漸減少。因此,老年人2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等發(fā)病率增加,是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急速增加的根源。
今天,有關內分泌與衰老的研究作為一個重要課題仍在進行中。假如能夠延緩內分泌功能的衰退,就能夠有效預防一些疾病的發(fā)生,延緩人體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