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認為,應充分發揮網絡媒體優勢,為學生創設一種有聲、有色、有情、有景的語言環境,從而優化英語語言學習環境。
一、“生一生”互動。打造合作型學習平臺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群體活動開展得較少,比較多的是齊讀、小組對話或表演課文,但真正能夠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從而使小學生愛表現的個性能夠得到充分張揚的做法很少。為此,在實踐中我們研究開發出了一系列“兒童化”英語互動網絡資源,其中尤以“小熒星英語樂園”辦得最為成功。我們將“小熒星學英語”網絡課件安裝在校園網絡服務器上,學生在課內或課外可通過訪問、下載該網絡課件,共享學習資源。該課件為學生提供了多個互動平臺,如英語BBS公告欄、小熒星blog互動、我說你聽樂園、我行我Show舞臺、小熒星互評互助平臺、小熒星擂臺等。這種合作型學習平臺讓學生從個體封閉學習和認知中走出來,學會合作分享,既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培養他們的交際能力,也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他們的學習潛能。
二、“師一生”互動,共建探索性學習平臺
積極開發與建設校園英語網,把校園英語網建設成為教師與學生溝通信息的紐帶、素質展示的舞臺、語言交際的平臺。充分賦予學生自主學習、探索適合自身學習方法的自由,實現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的教育模式的轉變。為此,筆者有計劃地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網絡英語教學活動。例如:在教學完《牛津小學英語》(譯林版)3B第七單元“時間”時,我設計了“Time schedule”這樣一個主題。讓學生上網查詢各個不同國家的時區分布,然后利用校園網平臺向大家展示自己一天中不同時間的活動安排,并進行描述,最后再通過課前收集的網絡資料和同學交流時間表達法。這樣學生的求知欲迅速被調動起來。這種網絡化的師生互動模式克服了傳統教學方法的單調、枯燥、生硬等缺陷,讓學生在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中體會學以致用的樂趣,在學習中探索,在探索中建立自信,感受成功。
三、“生一機”互動,創建自主性學習平臺
網絡環境下自主性學習是指學生利用網絡這一媒介工具進行學習自行建構的過程。網絡為學生創造了全新的自主學習的環境,不僅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更是滿足個性化英語需求的“良方”。在網絡環境下的任務型教學中,學生可網上閱讀預習。針對課堂一時不能理解的問題,學生網上自行尋找癥結所在,再通過教師指點,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如,選材是網絡輔助教材開發的極為重要的一環,我們進行網絡輔助教材教學的步驟為:教師上傳輔助素材、學生網上閱讀、完成作業、教師評估、網上答疑。我們在為學生提供優質英語教育資源的同時,還要為學生打造英語交流交際能力提升的平臺。如,成立采用人機會話形式的“英語互動C空間”“與外教面對面”“帶你出國”“走進Endand”!“語音小麥霸”“英語游戲大闖關”等,要求學生與計算機進行直接的口語交流,學生仿佛進入了英語的天地。在這種虛擬的真實語言學習情境中。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倍增,學習動機明確。這種“生一機”會話方式大大拓寬了學生練習的渠道,提高了他們的英語會話能力,也提高了教學效果。
四、“家一校”互動。構建實時化學習平臺
網絡不僅是一種媒介資源工具,更是一種功能強大的信息管理工具。利用網絡技術可為每一個學生建立學習電子檔案,將學生基本情況、學生成績統計、學生學習狀態、平時作業、學生學習錯題統計的情況等保存在電子檔案中,同時借助網絡將這些信息反饋給家長,建立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網絡聯系平臺,家長可以實時地瀏覽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和不足,并可給予孩子積極和中肯的評價。此外,我們還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網絡評價活動,利用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點評,創造出一種和諧的競爭氛圍,既保證學習質量,又增強了學習自信心,英語學習的動力也會源源不斷地產生。
營造潛移默化的英語“網絡環境”,打造形式多樣的英語“網絡平臺”,是我們優化英語語言環境,改變教育教學思路的有益嘗試。我們應本著“有機結合,適性而用,適時而用”的原則去運用好“網絡”這一現代媒介工具,為英語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