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繪本,大家一定耳熟能詳。繪本畫面精美,圖片豐富,語言押韻,結構清晰,是非常適合兒童閱讀的書籍。然而因為語言的限制,許多原版的英語繪本都是以漢語形式呈現在孩子面前的。作為一名英語老師,筆者不禁動起了腦筋:為什么不給孩子讀一讀原汁原味的英語繪本呢?
于是,發動了幾位英語水平較高的熱心家長,我們一起在網上尋找原版英語繪本的電子書。幾個夜晚的加班加點,竟也找到了二十幾本繪本電子書——《A Very Hungry Caterpillar》《Chrysanthemum》《We Are the Same》《Drip,Drop,Drip》等等。根據語言難度,我們把這些繪本分成了A、B、C等級,并規定了對應的要求。A級是全篇句式簡單、朗朗上口的,讀完后要能說唱,如《Drip,Drop,Drip》;B級是全篇重復句型較多,有一定故事情節,讀完后能根據主要句型續編的,如《I Went Walking》;c級是句型較多,情節復雜,具有深刻的思想意義,讀后能用書中的詞或句表達閱讀感受的,如《Guess,How Much I Love You》。
得到家長們的支持,電子書全部彩印成紙質書,裝訂好后,發至各個學生手中,開始了英語繪本閱讀。小小繪本,漂洋過海,來到學生的身邊。
一、生生合作,共讀繪本
拿到墨香撲鼻的英語繪本,學生們愛不釋手。下課、回家后,只要一有空就拿起繪本一頁一頁地翻看,一頁頁地朗讀。不過。光靠這股新鮮勁可還不夠。遇到不認識的單詞、不懂的句子,可怎么辦呢?于是,我們就提倡生生合作的繪本閱讀模式。一個問題,大家一起解決;一個問題,比誰最快解決;一個問題,誰的解答最精彩……就這樣,學生們集體討論猜測、查字典、上網查資料等等,很多詞句困難在幾十個人的共同努力下輕松搞定了。例如:讀《A Very Hungry Caterpillar》時,有一句“a tiny and very hungry caterpillar”,有學生在班級“求助欄”里詢問“tiny\"的意思,半天不到就有了十多位熱心同學前來幫助,效率比老師還高!
二、小組合作。自編繪本
一周,二周……
一本,二本……
一個學期下來竟然讀完了十本繪本。假期過后,幾個學生竟然交來了一份特殊的作業《A Flying Caterpiller》,他們模仿繪本《A Very Hungry Caterpiller》自己編了另外一個毛毛蟲破繭成蝶的故事。雖然,當中的英語句子又短又少,錯誤也多,但是,學生對于英語的熱愛,對于閱讀的喜愛,以及創作的熱情鼓舞了我。
接著,我將班級學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組,每組四五人,要求除了正常閱讀繪本外,還要求兩個月內交出合作完成的一本自編繪本。這活兒可是很有挑戰性的,要先編一個好故事,還得絞盡腦汁把它用英語寫出來,最后,還要配上美麗、精彩的圖片。勤奮的學生們用上了周末,小組活動時間,去某位同學家里一起合作,他們還邀請上中學的哥哥姐姐、某位同學的爸爸媽媽來援助。兩個月后,第一批自編繪本出來了,雖然質量參差不齊,但是。那股創作的熱情、英語學習的激情還是躍然紙上。
為了鼓勵學生,讓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感,這些“本土”的英語繪本也開始了漂流之旅。
三、班班合作。漂流繪本
我共教3個班級,首先自編繪本是在班級內部組組之間交換閱讀,接著,我將各班繪本收集,在3個任教班級間交換閱讀。
在每本自編繪本后,都有一張“Words and Wishes”給同學們閱讀完后寫上感受。有的寫了許多贊美,有的寫了一些小建議。看著這些小建議,再對比自己欣賞的、別人的作品,對下一本作品,學生們就有了更多想法。學期接近尾聲時,有一批新的自編繪本出爐了,這次,不僅是班班合作漂流,而且學生們的作品被放置到了學校公共的“漂流書吧”。供全校每一位學生閱讀。
小小繪本在每一個孩子的手中傳遞著,在每一顆熱愛英語學習的心靈問漂流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