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習離不開環境,英語教學成效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英語學習環境,因此,構建良好的大英語教學環境系統在目前的情勢下不僅有必要,而且也有可能。筆者認為。多通道構建英語學習環境主要可從課堂英語環境、學校英語環境和校外英語環境三方面進行營造和運用。
一、課堂英語環境的營造
1 營造融洽的英語課堂教學氛圍
肯尼思·切斯騰曾有這樣的論述:“教師營造的課堂氣氛極大地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課堂氣氛對學生的學業以及社會化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要不斷創造使學生產生濃厚興趣的條件、環境和氣氛,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情景。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和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就要求一是要從教師本身做起,二是要從教學方法人手。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創造一種寬松和諧、相互尊重的教學氛圍,與學生友好相處,幫助他們建立自尊并樹立自信心,使學生產生最佳的學習心態。在英語教學方法上要以學生知識技能為起點,以學生參與為中心,課堂上盡可能多地增加語言信息的有效輸入、吸收和輸出,開展有意義的語言交際互動活動,給學生提供使用語言的機會,把學習英語變為學生自己的認識和活動,讓學生在語言交際中感受到創造性地使用語言的樂趣。
2 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興趣”不應與“娛樂”混淆,也不能被看成是對感知的直接刺激。教師要真正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應從學生的特點以及他們的思維深處發現興趣的源頭,激發其內在動力,使學生覺得外語學習既有意義又十分有趣,而不是說一些膚淺的笑話讓學生取樂。同時,興趣的概念又是多層次、多方位的,應根據不同年齡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小學階段,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英語教學可與唱歌、游戲、表演和活動相結合。
教師除了在教學中盡量擴大學生的參與度外,還可注意讓學生從他們的業余愛好中發揮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如有些學生擅長繪畫或操作電腦,教師可請他們協助制作多媒體教具和課件;有些學生具有音樂才能,教師也可請他們準備一些與教學有關的表演等等。
由于學習英語有一些與其他課程不同的要求,如掌握嶄新的語音、詞匯和語法規則,學習語言的文化等。絕大部分學生對不同文化都充滿著好奇,對新的語言表達方式躍躍欲試,希望掌握各種語言知識與能力,因此,教師應明白在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興趣既是極為必要的,又是完全可能的。
3 樹立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會面臨很多困難:如英語學習是在大漢語教學環境下進行的,缺乏目的語真實自然的社會文化背景;學生在課內外接觸的語言有限;再如大多數學生僅能在有限的范圍內(主要是在課堂上)使用英語,缺乏使用英語的社會環境。這就需要英語教師十分熱情地對待學生,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在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要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課堂氣氛更加活躍。
除了經常鼓勵學生的進步外,提高學生學習自信心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正確對待他們的語言錯誤。學生最需要的是教師的引導與鼓勵。教師應經常告訴學生,學習外語時犯各種語音、詞匯和語法錯誤是正常現象。學習一種語言,哪怕是第一語言。不犯錯誤是不可能學好的。為了讓學生不斷改正語言錯誤,又不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分析哪些是必須糾正的錯誤。什么時候糾正以及如何糾正它們。一般來說,影響交際意義的語言錯誤是必須糾正的,如動詞時態、重要的動詞與介詞短語、固定搭配等。糾正錯誤的時間最好選擇在學生表達完以后。而不宜隨時打斷學生的說話或回答。錯誤可以由他自己糾正,也可以請其他同學幫助糾正,目的是通過糾正錯誤提高學習的自信心和語言質量。
4 營造教室英語環境
教師可以通過黑板報、墻報、英語角、圖書角等形式布置教室環境,給學生提供語言習得的機會,促進英語學習。在內容的選擇上教師要考慮有一定的主題,所選擇的內容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適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語言水平;同時又要在形式上做到豐富多彩、生動活潑、圖文并茂、美觀醒目。內容可以是小故事、童話、寓言、諺語、謎語、小幽默、游戲、歌曲、名人小傳、異國風情、科普短文等。編輯工作由全班學生分工負責,編輯小組的成員可以是固定的,也可由有這方面興趣和特長的學生輪流擔任。教師可以采取定期就黑板報、墻報等內容開展競賽等形式鼓勵學生關注每期內容,從而真正發揮教室環境布置對英語學習的促進作用。
5 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
教師要關注傳統教學媒體設施和現代教學媒體設施的開發、利用與整合,從而使兩者相輔相成,優勢互補,優化小學英語教學環境。小學英語教學應發揮多媒體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的作用。多媒體技術應與傳統媒體(課本、黑板、粉筆、掛圖、實物等)有機結合起來,產生多媒體教學整體效應,構建起立體教學模式,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方便教學內容的展示和教學活動的開展,以加快課堂節奏。增大教學容量,有效培養學生的各種語言能力。
二、學校英語環境的營造
1 營造濃厚的校園英語環境
學校可通過開發校園環境資源來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并為學生創造習得英語的條件。英語校園環境布置所選擇的內容應當貼近學生的校園生活,或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如學校英文介紹、中英文對照的名言名句和指示牌、學校英文校訓和禮儀要求、校園新聞、日常用語、學生英語習作展示等,可以配上圖畫、照片等,做到內容形式多樣、形象生動、豐富多彩。通過這樣的環境設置發揮學生無意注意的優勢促進英語學習。
圖書館、校園廣播、電視、多媒體教室、互聯網、報紙、雜志等也是校園英語環境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以利用圖書館、語音室等為學生提供英語學習資料。組織學生成立課外閱讀小組、課外視聽小組,并通過講座等活動指導學生掌握課外閱讀和課外視聽的方法,幫助他們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可以利用廣播臺播放英語新聞、英文歌曲;利用電視臺轉播各類英語節目;利用網絡搜尋所需的信息和材料。學校和教師通過以上途徑開拓教與學的渠道,更新教與學的方式,增強教與學的開放性和靈活性,使正規教育和非正規教育得以和諧有機地結合。
2 組織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積極開展各種課外活動有助于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展智力和個性,展現才能。教師應有計劃地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英語課外活動,如朗誦、唱歌、講故事、演講、表演、競賽、建英語角、辦英語墻報、專題活動等,形成濃郁的英語學習氛圍,擴展學生語言實踐的深度和廣度,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3 創建合作、輕松的學校人際關系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沒有良好的師生關系,就不可能有最佳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態度、對學生的期望值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學習。創設良好的集體氣氛,尤其是融洽的人際關系,是學校實施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
三、校外英語環境的營造和運用
1 充分利用家庭英語環境資源
家庭教育是學生英語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家庭資源,途徑有多種:可以在教師指導和家長的配合下,通過讓學生當小老師、聽英語歌、布置居室、欣賞童話、收集標簽等多種途徑,在家庭中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環境,培養他們的興趣;家長可能是英語或相關領域的專家,或有較高的英語素養,能夠指導、參與或關注學生的學習活動;可以利用家中的錄音機、復讀機、電視、VCD等媒體,將視、聽、說密切地結合起來開展英語學習,從而擴展語言教學手段,擴大語言教學的外部環境和語言訓練范圍,達到培養學生言語能力和交流能力的目的;可以利用國外的親朋好友等資源為學生創造學習機會,在如打電話、寫信或發電子函件等交往活動中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2 有效運用多種社會英語環境資源
教師要熟悉各種有關的英語教學環境,把握這些社會英語環境資源的特點和功能,善于運用不同類型的社會資源,如博物館、旅游名勝、商店等涉外場所,商標店牌、宣傳廣告、路牌路識、告示通告等英語標識,讓學生感受英語就在身邊,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感到學好英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學校和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其他條件,如本地區或學校附近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的英語資源和人力資源,學生家長、社會相關人士等人力資源,舉行各種報告會、對話、訪談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他們學好英語的決心和自信,促進他們學習和運用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