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校園英語的環境建設,我們除了在教室、走廊及板報布置等“硬環境”上下足功夫外,還結合我區小學英語研究總課題《小學英語教材“二次開發”的實踐研究》,以年級組為單位,同組教師輪流搜索身邊的新聞英語,每周利用一節英語會話課(地方課程),開設新聞英語課堂,豐富學生學習英語的素材,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營造自然、和諧的語言交流氛圍。
一、精選合適的新聞素材
學生生活在時事新聞、社會熱點、流行元素充斥的環境中,將這些新鮮熱辣的東西以不同形式納入課堂,利用它們的真實性和時效性沖擊學生的視覺、聽覺,會大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值得注意的是,選取新聞素材宜接近學生的認知水平,宜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低、中年級,我們以選擇流行的英文動漫或兒童電影介紹為主,學習主題插曲,模擬配音,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中、高年級,我們以世博會、世界杯等某一個新聞熱點為專題,從各種媒體中精選與主題相關的材料,精心設計和組織各個教學環節,以聽說讀寫等形式呈現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The World Exposition\",這一專題新聞課是設計在上海世博會召開前夕。我們以上海博會的介紹影片為導人,輔以圖文并茂的課件和文字片段,選取了一篇相關新聞的文字錄音稿:Shanghai will host the 2010 World Exposition,The theme of the Expo is “Better City,Better Life,'’There is no doubt the Chinese people will present to the world a successful,splendid and unforgettable exposition,讓學生邊聽邊看邊讀。體會語言的純正表達,感受愛國的自豪之氣;拓展學生對畫線部分單詞的學習:組織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介紹上海世博會,最后引導學生以上海世博會主題\"Better City,Better Life\"為出發點,鼓勵學生進行交流,討論\"What can we do for the World Expo\"。
二、設計靈活的任務活動
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對英語學習充滿信心,我們有意識地在新聞英語課堂上設計一些貼近現實生活,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個性需要的任務型活動。讓每一位學生感到“能學”,鼓勵每一位學生積極參與,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和探究等方式完成任務,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語言交流技能。我們時常結合媒體新聞。利用每年的中西方各類節日開設新聞英語專題活動。在活動中設計不同層次的任務環節,以真實的生活激發全體學生的參與意識,在享受節日快樂的同時,學習西方的節日文化,促進跨文化意識的形成。每年的“Christmas新聞英語課堂”是學生最開心的時刻。有圣誕知識搶答、對口型說單詞、猜English riddles、圣誕歌曲聯唱等任務環節。活動前,學生為了完成任務,會查閱相關資料。豐富自己的知識,進一步提高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在歡歌笑語的活動中,學生忘記了怕出錯的緊張,體會了學習英語的快樂。
三、開辟和諧的英語BBS
為了便于學生進行英語交流,我們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在學校網站上開辟了英語BBS,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或放學后登錄學校網站,進入英語BBS,繼續對新聞英語課堂主題進行交流,如談談中西方的早餐差異,說說西方的節日,聊聊自己喜愛的運動,等等。我們努力營造出一種平等、和諧、自然的語言交流氛圍,允許學l生少量使用中文,鼓勵使用純英語;積極運用言語和表情符號對學生的交流表示尊重、關懷、欣賞、肯定和鼓勵,讓他們有成就感,幫助他們樹立學習信心。英語BBS,讓學生徜徉在英語思維的海洋中,沉浸在英語學習的氛圍中,從而使他們的語言交際更自然、更貼切。
我們堅持每學期一次區級以上的公開課展示,達到自我檢測與取長補短的目的。另外,我們還根據學生的特長和愛好,組成多個興趣小組,引導他們協助教師查找新聞英語素材,定期交換他們手頭的查閱資料,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實踐證明,這些切實可行的方法,有效地推進了我校開設新聞英語課堂的嘗試,進一步優化了小學英語教學環境,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營造了更為自然、更為和諧的語言交流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