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四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策略“轉化”
[教法1]屏幕顯示主題情境圖。
要求:根據要解決的問題,找出需要的條件,然后進行整理。屏幕顯示表格。此時許多學生已能直接說出了列式并解答。

[教法2]課前談話:聊學生平時逛超市的情景。出示情境圖:
(1)今天小華、小明和小軍3名同學也相約來到超市,他們要購買同一種筆記本,要求“小華用去多少元”,你能解決嗎?為什么?
(2)現在請同學們聽聽他們的談話。(放錄音)將3人的談話以交談形式播放后問:你能告訴我“小華用去多少元”嗎?還不行?為什么?
(3)那有什么辦法把談話中的信息留下來呢?(學生紛紛想出把談話記下來)
再仔細聽談話錄音,請你把條件和問題記錄下來。
(4)學生記錄后教師收集學生整理的信息并適時評價。
①繁瑣記錄②簡潔記錄(缺人名)評價:要簡潔、完整
③條件對應④條件不對應評價:要有條理地對應
(5)讓學生重新按照“簡潔、完整、有條理”的要求收集整理信息。
(6)給列表整理好的信息加上邊框線。
教法1由于呈現信息的方式是以圖形結合對話文本的形式呈現的,信息量不大,基礎好的學生一看就能夠口答算式,而教師再要求學生去填表整理信息,那些基礎好的學生反倒覺得“多此一舉”。而教法2則不同,教師巧妙地改變了主題情境的呈現方式,由原來的文本呈現改為語音對話呈現。并且設置3個層次的體驗經歷,讓學生來體驗列表策略意識:第一層次讓生感覺少條件,無法解決問題;第二層次初聽錄音,大部分學生來不及記憶條件和問題,產生記錄的想法;第三層次再聽錄音產生記錄需求。接著教師收集4個有代表性的學生整理的信息,適時評價后得出整理信息時要做到“簡潔、完整、有條理”,而后再要求學生按此重新列表整理并將整理好的信息加上邊框線。情境創設中,讓學生經歷了由“少條件不能解決一來不及記憶信息產生記錄的想法一體驗列表整理信息便于解決問題一規范列表整理并理清數量關系一順利解決問題”的過程。正是因為有了親身的體驗,學生初步構建解決此類問題的模式才成為可能。
有效的學習必須根植于學生學習的需求,策略教學也是如此。在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時,創設的情境要能讓學生產生用策略的需求,自覺主動地回顧過去的學習經驗或學到的策略,來確定所遇問題的解決策略。就以列表策略的情境創設為例,其實,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根據問題去尋找相關條件信息,在第一學段的數學學習中或多或少已有接觸。但是,當學生逐步可以用已有知識經驗來解決更多的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時,他們就會發現,在更為真實的問題情境中,相關的已知信息能夠有條理地呈現在面前或所呈現的已知信息恰好就是所要解決問題的條件的情形幾乎很少存在。因此,培養學生列表整理的意識,即如何將雜亂的信息進行有條理的整理,如何根據所要解決的問題去尋找相關條件信息,對于列表策略教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其他策略教學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