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設計出既讓學生感興趣,又能引導學生學習走向深處的話題?我以為,這樣的話題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能讓學生產生參與探索的熱情;二是能推動學生走入一個廣闊的討論空間,讓學生的主體性充分展示出來。這種愿望是美好的,只是抵達的路徑比較難找。但從優秀教師探索的成功案例可以看到,再高的目標都有抵達的路徑,再遠的目標都離不開緊貼文本的努力。只要在文本解讀上工夫下得深。文章的旨趣提煉出來了,零碎的知識找到統整的核心和靈魂了,我們就找到了意境深遠的話題。
《每逢佳節倍思親》(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是文包詩,詩與文的統一點在于表現詩人的“獨”,由“獨”而思念家鄉、親人,由“獨”而成詩。文章寫王維的“獨”從兩個方面展開,一寫所見,二寫所想,所見所想都是熱鬧的場景,從而反襯出詩人的孤獨。詩人的孤獨是隱藏在熱鬧背后的,話題的設計就要讓學生感受到甚至是“看到”詩人的孤獨身影,而不是去問學生一堆瑣碎的問題。有教師就別出心裁地設計這樣的話題:根據第二、三自然段的內容分別給王維拍張照,說說你拍到的照片里的王維是怎樣的神情。在做什么。這個話題有營造意境的美感,是能激趣,有深遠的發揮空間的,是具有用課文內容引導和判斷學生自由發揮的合理性。學生必須把從文章的語言文字中獲得的信息轉化為對王維的描述。描述出詩人的情態,話題想要追求的意境就出來了。當然這樣的教學方式也必須以學生有一定的小組學習經驗為基礎。
這種富有意境美的話題應當成為教師的追求,它昭示著教師解讀文本后的創生。可以說,緊貼文本、深入文本是我們教師設計小組學習話題的根基,根基扎得深,我們的話題設計就可以走出種種困擾我們的迷堆。順應話題設計的需求,我們教師應當深入研究解讀手頭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