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新的先進的教育思想要為社會和教育的發(fā)展需求服務,重要的是要被教育對象和教育者所理解和認可,才能有利于人性的完善、發(fā)展和幸福。它不是形而上的東西,它是在教育中反復實踐和應用,并逐漸完善,具有生命力并指導生命健康成長的精神信仰。
我承認自己理解能力的低下,源于自己接受自然和生活教育的廣度和深度不夠,我無法或者很難理解那些高深的理論,是一個一生做著善事而讀不懂佛經的人。我所從事的——一根粉筆,一黑板,一張嘴巴就是我的教育世界。我崇尚自己 “野馬式”自由的教學風格,尊重學生們的身心發(fā)展和認知規(guī)律,我的內心流淌著古老的教育思想的血液,是非封建非現代非先進的原始的教育觀念,它根植學生生活,依托自然和自然的教化。
我需要的是這樣古樸的簡潔的純真的教育思想的引領。
我向往的教育,只承認上述的這種教育思想,所有的教育者都向這唯一的思想頂禮膜拜并受益于它,無論教育者的閱歷與素養(yǎng)如何,都能受得它的指引。它沒有繁瑣邏輯中的分析、歸納與總結,就像我們每天躺在大地下接受太陽的光芒,沒有那么多的理論去研究太陽的高度與個人熱量的關系,或者應該具有多少種不同的、最科學和人性的躺法。它不貶低別人的做法,不頑固不虛偽。它的思想就像一個老人領著一個孩子過河,沒有高談闊論,沒有閃耀光輝的慧語,只是蹲下身來,用孩子看到的目光與和藹的表情,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告訴他(她)如何面對和跨越這個生活的困境。
我們可以大膽地想象,如果你是那個孩子,你絕不希望指引你過河的是個高深的理論家,你需要的只是一個具備豐富生活閱歷并善于幫助別人的善良的人。你希望能得到他的教誨,所以就會急切地想要聽到他的語言,但讓孩子傷心的是,那個他所依靠的指引他的人說了他不懂或難懂的話,空留一腔迷惑和惆悵。
問題出在哪里?他們忘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現實:孩子有孩子的語言,老百姓有老百姓的語言,理論僅是理論家的游戲,只有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加以解釋才能被別人所接受。
我會經常因為看不懂或者不去看那些書而遭人非議,有人還會說:“你的理論不夠深刻。”當然,我承認自己的無知和懈怠帶來輿論的懲罰是正確的,但更無知的不是我本身,而是充斥整個教育界書籍和書籍上那些觀點的過于泛濫,對于一個很少或者無暇研究理論的一線教師來講,在成長階段很難辨別這些理論的真?zhèn)?,有時也不需要去辨別他的真?zhèn)巍N蚁?,我的這個言論不會傷及那些為我們始終站在孩子的立場,用人性光輝和自然智慧來引領我們成長的人,因為他們從來就沒有過于計較自己的思想是否先進,就像司馬遷不會刻意把《史記》打造成第一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紀傳體通史一樣。但我們也要承認,有一些所謂的教育專家披上一件華麗的衣裳,熱衷于天花亂墜地敘述自己的理論。但,那些看也看不懂的理論,對于我們這些一線的愚笨的人來說,僅僅是理論而已,就是一些沒有生命沒有任何價值的文字,端著他的書,竟如捧著一塊石頭,沒有半點的溫暖。
他們應該學習孔子的境界,教書的時候,只是專注的言傳身教,壓根兒沒有考慮寫書的事,弟子們總結出來,也是大道至簡,道簡易行。孔子之所以不寫書的原因也是再簡單不過了——自己的思想只有通過自己的話語和表情以及心與心的交流才能得以傳授。
當然,我并非憎惡、誹謗和排斥一些現實中積極意義的觀點和思想,而是提醒那些敢于提出觀點并大談自己教育權威的人們,用最樸實的語言、最確鑿的證據證實你的思想和權威是適合現今教育的,而不是用否認別人的觀點來證實你的觀點,不是用拗口的文字游戲去蠱惑我們這些愚昧的人。我們需要淺顯的說明,就像一個母親勸自己的孩子吃下早飯一樣的語言。
我想,教育不需要過多的理論,始終站在孩子的立場,著眼于當下的幸福和今后的發(fā)展,把兒童當兒童來看,拿出自己的責任和愛心盡可能為孩子提供教育的條件和資源,就足夠了。
因此,我堅持單純固執(zhí)的理解,也心生這樣的觀點:我絕不會認為哪個所謂的教育家的理論和思想是最科學和先進的,更不會迷信他的深奧絕倫的理論會給我?guī)砭畹膯⑹?,因為至今我也沒讀懂過,我只相信自然和人性才是我從事教育行業(yè)的工具。
(作者單位:山東泰安市第一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 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