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信息化、現代化的迅猛推進,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多媒體以其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跨越時空的非凡表現力,在激發學習興趣、加大課堂容量、開闊學生視野、拓展學生思維、突破教學難點、營造課堂氛圍、優化教學元素、提高教學效果和展示現代化氣息等諸多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積極意義。但同時我們也發現,在現行的各級各類優質課評選、示范課、觀摩課、公開課等活動中,多媒體已經貫穿課堂始末。不管教學內容是什么,不管形式上是否恰當,也不考慮教學效果如何,一堂課如果沒有采用多媒體,沒有設計上幾個動畫,這堂課好像就算不得一堂好課,就登不得大雅之堂。多媒體大有取代板書、掛圖、模型、演示實驗等傳統教學手段之勢。殊不知多媒體的濫用同樣會帶來很多弊端,甚至有時比不用多媒體危害更大,這也就是過猶不及的道理。下面筆者就高中生物教學中多媒體濫用的弊端(多媒體優化的必要性)和如何進行多媒體優化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認識。
一、高中生物教學濫用多媒體之弊
1.削弱了對學生觀察力的培養
多媒體課件中的圖像、動畫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讓學生感知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態和生理過程等方面的知識,但卻不能全面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因為圖像、動畫是通過一定的軟件加工制作出來的,很多地方具有片面性,比如時間的縮短或延長、實物的放大或縮小、繪圖的抽象和簡化等。如果只看圖像和動畫,不看實物,對自然界的觀察能力會降低,甚至會產生一些誤解。只有在圖像動畫的基礎上,讓學生親自接觸大自然,走進生產生活實際,經過仔細地觀察,認真地分析思考,才能對生物及其現象有一個整體感知。自然界是豐富多彩的,只有讓學生接觸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多觀察自然界的生命現象,才能領略到生命世界的奧秘。
2.削弱了對學生動手操作技能的培養
多媒體能較好地指導學生的實驗操作,但是學生實驗能力的形成,只能通過實際訓練才能獲得。如顯微鏡的使用方法,臨時裝片的制作,標本制作,徒手切片等基本技能的訓練,只有學生親自動手做才能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必須經過反復操作才能熟練。如果用觀看多媒體的教法取代學生親自動手的實踐過程,無疑會削弱對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
因此,一定要明確多媒體是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的地位,要在“輔助”上下工夫。只有從教學的目的、內容、形式、效果等方方面面出發,適時適量地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法優化組合,發揮各自優勢,彌補各自的局限性,力爭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如何進行多媒體優化
多媒體的優化,就是在最需要媒體的時候,使用最恰當的媒體發揮最大功能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不是越多越好,也并不是簡單地羅列和重復,而是既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幫助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識,又要防止媒體的“狂轟濫炸”,讓學生無所適從。
1.媒體多元化原則
根據教學內容和效果,多媒體課件應適當包含文字材料、音像資料及互聯網的信息等,使學生有更廣闊的思維空間。如基因工程中,通過課本相關知識、相關新聞報道、最新科技發展等內容的匯集,讓學生對基因工程從多方位多角度去了解和掌握,使課本內容得以深化,同時給出“搜索”功能,讓學生自主地從互聯網上獲取相關知識和信息。
2.強化訓練原則
精心挑選本主題中既有反映生物學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又能適應不同學生要求的練習,以便通過強化練習糾正原有的錯誤理解和片面認識,最終達到符合要求的意義建構,可采用搶答競賽的方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只要我們能擺正學生、教師、多媒體之間的關系,處理好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輔助地位,恰當地使用多媒體,就能讓課堂教學精彩有效。
作者單位:河北省文安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