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親子沖突在青春期表現顯著,有其難以避免的一面。本研究表明,合理的親子沖突對青少年的適應性、人際交往能力、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發展存在積極意義。
關鍵詞:親子沖突 積極意義 青少年
青春期是親子沖突的高發期,親子沖突是非常常見的親子關系。由于親子雙方心理發展水平不一樣,社會角色不一樣,親子沖突是不可避免的。面對沖突,父母無需逃避,如果以一種接納的態度坦然面對,親子沖突不但不是壞事,處理得當,親子沖突將有利于親子關系的建立。應當看到親子沖突對青少年成長與發展的積極意義。
一、親子沖突對青少年發展具有適應性意義
Holmbeck和Hill(1988)在精神分析與社會學習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關于親子沖突的適應性意義的解釋。他們認為沖突通過個體心理內部活動過程以及個體間的互動過程促進個體對發展變化的適應。在個體心理內部水平上,沖突可以增強個體的自主性。同時,以親情為依托的親子關系,通過嘗試解決沖突問題,將有助于提高個體的溝通能力、控制負面情緒的能力以及理解他人意圖進行換位思考的能力,是青少年參與做決定,獲得權利,逐漸適應社會環境的一種方式。
二、親子沖突有利于解決親子交流障礙
隨著年齡的增加,青少年獨立意識增強,父母傾向于保持社會傳統和觀念。觀念與想法的不一致,勢必導致親子沖突,同時也就創造了親子平等交流的機會。雙方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看法、意見和感受,實現了情感和信息的交流,增進彼此平等和諧的溝通,提高溝通技巧和對問題的解決能力,使親子共同成長,彼此關系更融洽。
三、親子沖突有利于青少年人際交往能力和自我統一性的發展
青春期個體與父母的沖突增加,使得青少年花更多的時間與同伴一起度過,并與家庭內部成員以外的個體進行交往。這就為青少年提供一個如何處理同他人關系的環境,提高了青少年處理問題、理解人際關系的能力,以及同一性和社會性的發展,促進了青少年人際交往能力的獲得,增強了個體的生存能力。
四、親子沖突有利于青少年社會技能的學習
由于家庭成員缺乏社會交往技能,青少年可以通過親子沖突,從父母那里觀察學習到處理沖突的方式和策略,學到談判的技能,并遷移到其他社會情景中,這有利于個體成長和觀察力的發展,促進青少年社會技能的學習。
五、親子沖突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
與父母產生沖突,是青少年重組親子關系、釋放內心焦慮的正常渠道。頻繁的親子沖突,使青少年表現出更多不良的身體和心理癥狀。親子沖突使部分父母表現出低自尊、生活滿意度降低、抑郁等。因此,當親子沖突出現時,雙方都應積極面對。在沖突過程中,通過談話、溝通,將內心積郁的各種不愉快的情緒宣泄出來,減輕和消除內心的壓力,維持了雙方良好的心理健康。
六、親子沖突存在互惠關系
由于年齡、教育水平、地位不同等關系,親子雙方對新事物、新觀念的反映有明顯的不同。親子沖突過程中,雙方不斷進行情感投入,青少年可以從父母身上學得各種經驗、社會適應能力,不斷成長、發展。父母也能從孩子的合理觀念中,接受新事物、新觀念,跟上時代,進而縮短兩代人之間的代溝障礙,促進雙方共同進步。
七、親子沖突對于家長來說具有文化反哺的功能
當今時代是一個前喻文化突顯,后喻文化、同喻文化、前喻文化并存的時代。后喻文化已經出現,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年長一代向年青一代進行廣泛的文化吸收和信息反哺的時代。這意味著在親子沖突的過程中,家長不一定總處于權威的角色中,孩子的觀念可能比家長更能反映時代的要求。如果家長在與孩子的沖突過程,能夠客觀辨析孩子態度的合理成分,沖突就能實現文化反哺的功能,促進家庭成員共同進步。
總之,在親子沖突不可避免的現實問題前,家長不必過多擔憂青春期親子沖突,應該允許合理的親子沖突的存在,找對對策,妥善處理沖突,既能使家庭教育有的放矢,也能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最終發揮親子沖突對青少年成長和發展所帶來的積極意義。
作者單位:山東曲阜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