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學好英語已成為中職學生將來工作的基本技能之一,顯得十分重要。那么,學校如何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美好的英語學習環境,以期高效率地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呢?本人在實踐中進行了如下探索:
一、營造英語氛圍,創設英語課外環境
1.給學生取個英文名
讓學生有這種真實的體驗之后,才能逐步使每位學生習慣英語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2.布置“英語化”的教室
可以使同學們一進入教室,就有一種樂于用英語表達的欲望,這將會為英語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3.進行課前五分鐘英語表演比賽
讓學生置身于英語環境中,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二、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夯實課內英語環境
1.協調師生關系
英語課上,教師首先要制造一種和諧的交際氛圍,激發學生愉悅的情感,使他們樂于開口說英語。我們要給予學生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教學中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而學生才是主體。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學習,不要怕學生出錯,要相信學生是在不斷“摔跤”的過程中學會走路的。
2.精心設計課堂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創設真實的英語環境,圍繞所學語言內容進行具有交際性特征的語言實踐活動。可以利用頭飾和服飾等創設人物情景,讓學生在人物角色的扮演中,體會語言的意義,學會正確運用語言。以小品的形式讓學生在逼真的情景中練習對話、自編對話,相互交際,養成自覺運用英語的好習慣。還可以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講出來,或者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討論或辯論等。
3.充分利用現代設備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現代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大量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有助于學生直接理解英語,培養他們直接用英語表達思想的能力。電教媒體的這一作用,使學生猶如置身于自然的語言環境之中,從而消除許多心理障礙,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三、多渠道開展英語課外活動,提供多種應用機會
1.營造校園英語文化
(1)加強校園中英語環境的布置,營造英語交際氛圍。校園是學生的主要活動場所,校園應該成為學習英語的樂園。使學生處在這樣氛圍之中,自覺不自覺地感受著英語的交際氣息,潛移默化之中提高了學生的英語交際力。
(2)校園中設立英語角。學生在每天的課外活動時間來到這里進行交際訓練,模擬現實生活的場景。在這種輕松民主的環境下,學生求知欲望高,精神飽滿,心情舒暢,敢想、敢說、敢問。英語角活動,還可以從校園英語角發展到班級英語角,學生中英語愛好者的作用在英語角的交流中發揮得淋漓盡致,并由他們帶動起一大批學生學習英語。
(3)使用現代媒體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視聽環境,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例如:利用學校的閉路電視系統,每天中午和下午課外活動時間播放20分鐘的英語教學原版片或英語新聞集錦。在這兩個時間段,學校和教師不給學生任何壓力,不提出外加的學習任務,通過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的試聽環境的營造和熏陶,使學生在輕松自如的狀態中逐步提高了視聽的能力。
2.積極開展活動
(1)提倡每日英語。每學期開學,制訂計劃號召廣大師生每日一句英語。這樣,師生在見面時都能用簡單的英語打招呼、聊幾句,形成一個大家都來說英語的良好氛圍,使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語言能力,在實踐中進一步加深、鞏固。
(2)開展讀報、用報活動。英語報的文章短小精煉,時事性強,涉及面廣,貼近中學生的實際,易于被中學生接受。在閱讀過程中,將課文中學過的單詞、句型在讀報中得以復習鞏固;對于一些陌生的單詞,學生通過查字典自學并因在報上頻頻出現而被學生掌握,使每個學生都能繼續提高。
(3)指導學生自己動手編英語小報。在小報的編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撰稿、排版、謄寫、美化能力。
(4)堅持開展英語演講比賽、辯論賽。圍繞一個主題,在班內比賽的基礎上推薦選手參加年級、學校的比賽,演講稿的修改、辯論材料的收集都凝聚了全班同學的心血,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積極性主動的合作精神。
(5)指導學生進行英語小品、短劇的排練。從劇本的編寫到導演、節目制作都由學生自主完成。在校藝術節上演出或在校園電視臺播放,既營造了英語學習氛圍,豐富了學生的生活,又提升了學生的藝術鑒賞力。
(6)定期邀請外國朋友來校開展聯誼活動,有條件的還可以聘請外籍教師教口語課。學生直接接觸外賓,在和外籍教師、學生的接觸中,從羞于開口逐步到樂于開口,英語口語交流的閉鎖心理逐步打破。另外還可以請其他教師、英語學者來校做有關英語交際的報告和英美文化、英文歌曲方面的講座,還可以進行校際間的師生英語座談會、文藝晚會等。這些活動對于激發他們的英語交際興趣,提高他們的交際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建湖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