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學案教學已被越來越多的學校接受,可在教學中卻出現了這樣一種局面:學生很苦,視學案為“苦差使”,增加了他的課業負擔,于是愁眉苦臉地學下去。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究其原因,就是學生的學習有無興趣。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教學的最大成功是學生樂學。在學案教學中,怎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呢?本文就此談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競爭預習,激發興趣
學案式教學,要進行預習,讓學生初步感知教材內容,這有利于提高聽課的針對性,增強學習效果。通常預習是老師布置任務,學生依令而行,缺乏學習的內在動力,這就產生了預習時簡單應付甚至抄襲現象。有同學說過,“預習只是簡單看一下書,把學案的要求填出來,沒有思考過程?!比绾伟驯粍宇A習變為主動探知的過程呢?我嘗試引入競爭機制。把同學分成小組,把預習變為對新課學習的預設,要求學生列出知識體系,找出重點難點,建議老師在課堂教學時要注意的重難點。課上老師可以根據各小組的設計選擇最優方案結合到自己的教學設計中,設計出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案。如學習《財政與稅收》時,學生要曬曬我的工資,于是我結合個人收入來講解什么是納稅人,如何計算個人所得稅。這樣既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可將學生預習中存在的問題呈現出來,教學更有針對性。
二、用心導課,喚起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精彩,能在短時間內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起思考,活躍課堂氣氛。教師應從每一課的新課導入著手,激發學生的興趣。不同的教學內容可以采用不同的導入方法,例如:在講“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時,以漫畫《豬鼻里插蔥——裝象》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豬無論怎樣裝扮自己,都不能變為象?一下子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
三、精心設問,引起興趣
學案設置的關鍵在于問題的設置,問題設計好,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像“是不是”“對不對”等類問題,對高中階段的學生沒有多大思維訓練的價值,“為什么”“怎么樣”這類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才是高中政治課堂思維訓練的需要。所以,問題的設計要遵循深刻性的原則,如在講《勞動者與就業》時,我設計以下問題:1.為什么要就業?2.我國的就業形勢如何?3.如何促進就業?4.勞動者的權益狀況怎樣?5.怎樣去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6.為什么要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這一組問題以勞動者為切入點,由淺入深,層層深入,既源于教材,又適度高于教材,能激勵學生發揮潛力,表現出更高的學習水準和探究能力。
四、創新教法,激發興趣
“幽蘭之草,久聞而不知其香”,學生對單一的教學方式就像常吃一種菜,再怎么喜歡也會膩掉。教師要根據教材的特點,不斷轉變教學的方式,要常變常新,保持學生對政治課的新鮮感。時下所提倡的討論式、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案例教學等都可以為我所用。如在學習《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時,播放為紀念“5·12 汶川大地震”——《生死不離》的視頻,其凝聚整個中華民族的愛與哀思,用心靈之聲吟唱的這一段“無論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脈能創造奇跡,搭起雙手鑄成你回家的路基,生死不離、唇齒相依,不離不棄!”樸實的文字,催人淚下的感人救災畫面,震撼每個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在此基礎上,課堂上開展了“抗震救災是怎樣彰顯了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小組合作探究活動,這種創設情境—問題設置—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符合新課標理念,也深受學生喜歡和認可。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只要肯下苦功,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實際的方法,就能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我們的學案教學必能展翅飛翔。
作者單位:通化縣第七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