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的初中班主任工作,讓我深深體會到了學校工作中的一個基礎部分——班級管理工作的樂趣和艱辛,在這里,體現了班主任的智慧和汗水。我覺得班主任工作是個橋梁作用,目的是構建一個和諧民主的班級,讓學生在這個集體里快樂、健康地成長;構建一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包括與班主任,與科任老師,與學校其他老師的關系;還要構建一個和諧民主的家長與學生的親子關系等等,最終目的是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學生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
一、協調學生與家長之間的關系
我班有幾名學生,原先起點都不高,是老師同學們公認的行為習慣差或學習的后進生,我在了解到他們小學的表現后,著手做了一些相應的工作,分別取得不少的成績。比如,有一名學生,他在小學期間都是表現很差,經常與老師頂嘴,甚至辱罵老師,被學校處分過,是一個個性極強的叛逆型學生。我訪問他的小學老師,小學同學,包括他的好朋友,綜合各方面情況,我知道他是個智力不錯,愛讀歷史,酷愛籃球的學生,家中有奶奶,媽媽,爸爸三人。在家里,他從小就受溺愛,平時與奶奶相處時間多,但爸爸偶爾的暴力能起點作用。我開始家訪,對家長提出我自己的看法:我是學生的新老師,對于他過去的行為是了解的,但那是過去,現在他在這個班級是個全新的人,他的過去與現在沒有多大的關系,這樣就緩解了師生和家校之間的關系,構建了一個信任的關系。不過,由于他一貫的表現,他的起點比其他的學生可以在短期內放低些,我和班上的同學都寬容地給予他一些“特權”,這在班上我也鄭重地宣布過:比如他在課堂上一周內因為說話被老師點名的次數可以在多少次以內,他因為以前很少做過操,可以放寬些,做得不一定是很好,為了給他一定的約束和鼓勵,我讓他擔任了體育科代表,而且還負責眼保健操的管理工作;我要求家長和老師一起,對他的每一點進步都給予表揚,我在班里也經常性地表揚他,并且提出新的要求,我給全班學生的要求是“每天進步一點點”,由于學生的家離學校近,我經常到他家里去反映學生的進步和不足,當著學生的面表揚。
另外一方面,他是個籃球隊長,在體育課上和在球場上的表現,讓我覺得他并不是一個冥頑不化的人。我決心用類比法來開導他,有一次,他違反課堂紀律,還強詞奪理,我就平靜地向他指出,“你是個籃球隊長,在球場上不可能靠你個人得勝,這就要靠球場上的規則來組織隊員合作,違反規則就要受懲罰,同樣,在課堂上,就要靠課堂上的規則來組織同學合作,你違反了規則,當然要認罰。”幾次下來,熱愛籃球的他慢慢地學會從球場上的道理來理解更加廣泛的做人的道理,我馬上通知他的家長,表揚了他。學生家長對于學生的表現很滿意,我也及時地肯定家長對老師工作的配合,并表示感謝。
另外,有個學生入學時成績是很差的,特別是數學。家訪時我發現了家長的錯誤認識:“我知道這個兒子學習是不行的,我就要他不做壞事就得了,他也是聽話的。”我指出,家長一定不要這樣看自己的子女,而且老師并不覺得他很差,學生的信心被壓制了很久。我問過他:“為什么上課不聽?”他很誠實地說:“我想聽,但聽不懂,所以就沒有味道了。忍不住就會開小差。”我就肯定他的誠實,肯定他事實上是上進的,就是對自己沒有信心,這是主觀原因,基礎差些,這是客觀的原因,我相信并鼓勵他,并給他指定一個幫帶的同學,這個學生的數學不錯,他的每一點努力我都要告訴全班,告訴他的家長,并且勸說家長要習慣于表揚他,家長也很配合,這樣,兩個學期下來,這個學生的數學成績很明顯地進步了,情緒明顯的好轉,各方面也進步很大,這時我抓緊機會,請他當班上的勞動委員,幫助老師和班級。我對他表現的信任和喜愛,使他進步越來越大,期末同學們還評他為“進步最大”的學生,對他的評價是“越來越好了”。
學生的在校表現是家長渴望知道的,而學生在家的表現同樣也是老師掌握學生情況的重要部分,所以,我堅持了兩年的“家校聯系本”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這個本子上,我和學生說悄悄話,和學生家長通信,學生在上面對于自己每周的表現,對于班級的表現有感慨,有建議,情感在文字間交流,甚至還有家長的關于做人做事的摘抄或寄語。家長對學生的影響是最大的,家長的態度正確與否直接影響教育的效果,老師不能單純從自己的角度來教育,應該了解學生已經有怎么樣的情感態度,家長對他有什么樣的影響,才能有針對性地教育,才能有效。
二、協調學生與科任老師之間的關系
班主任是學生的“父母”,這也是我后來才體會到的,因為最了解本班學生的就是班主任,如果班主任沒有為學生著想,沒有為科任老師和本班學生之間溝通好,就會有很多的誤會造成學生情感上的困惑或叛逆,效果會與老師的初衷相去甚遠。所以我在上課之前,就向科任老師介紹本班的情況,比如我班特別優秀的學生不多,在年級里幾乎沒有什么優勢,但我班學生想學的多,就是一些基礎特別差的學生,也有一定的上進心,為了保護這些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積極性,我把他們的小學成績及入學測試的成績列表,還有各方面的表現、個性等等一些會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讓科任老師掌握每個學生不同的起點,不同的特點,并和老師們約好,只要學生取得進步,就給予表揚,這樣,各科的老師也和我一樣對學生的過去了解,對現在關注,并一起為學生的進步而喜悅,為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打下基礎。
學生的困難,例如學生因為家庭的變故,因為自己感情的波動,因為身體的不適等等影響了學生,我及時地向科任老師反映取得諒解,學生的成長,我及時地肯定,當學生受到委屈的時候,我及時地開導并為學生爭取他應有的權益,我不斷地對科任老師說“他和過去相比,已經是進步,這就要肯定”,“他的基礎是這樣的,你能否給他一個經過他努力之后就能到達的目標?哪怕這個目標和別的學生相比還比較低?”“這個學生在對老師說話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他很不敬,但他是在一個什么環境成長的,他周圍的同齡人都是這樣說話的,其實他現在已經進步很多了,不過,你可以提出,他還應該做得更加好,這樣,學生會覺得他在你面前是個受關注的,老師是對他了解的、體諒的,這樣,他會真心去改”。“學生敢于說真話是我們一貫追求的,但我們為什么在學生說了真話會指出自己的錯誤而大加撻伐?學生說真話不好,難道學生巧言令色就是好的?”學生也是有思想的,而且他們的思想正在逐漸成熟,老師們對待他們,對待事情的態度會影響他們的一生,所以我覺得老師在這個角度也是應該為人師表的。
學生對于老師對于班主任的信任,讓我覺得不能辜負了學生的期望,但我覺得,理想和現實是有差距的,要告訴學生,科任老師或班主任老師也會有缺點,但不能因此而完全否定老師,就像老師不會因為某一點而完全否定任何一個學生一樣,教育學生不能以偏概全。
有了溝通,才能了解;掌握了情況,才能協調。
作者單位:廣西桂林清風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