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怎樣“有特色,別出心裁”地教學?筆者認為:教師在設計教學情境,揭示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手段和運用教學方法等方面都要盡量以新奇、獨特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
一、有聲有色,深入淺出
作為獨立個體的教師,無論其本身素質多高,其知識的淵博程度有多深,都避免不了存在著許多局限,正如古人所說:從來沒有也永遠沒有人能夠獨自成功。為使百花齊放,本人借助利用多媒體技術,讓抽象枯燥的文字化為有聲有色的音像觀看,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難忘的記憶,深刻的啟發。
我認為多媒體可以看做是“情景教學”的一個發展。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聲、形、色具備的這種特質,創設模擬各種生活情景,創造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場景氛圍,使學生在一種虛擬而又真實的生活空間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體驗,化復雜為簡單,化抽象為具體,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能全面正確地把握課堂教學內容,以及對重難點的消化和理解,從而很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二、課外延伸,發散思維
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進行學法的遷移,通過發散學生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在課堂中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為使課堂教學受到更好的效果,讓學生的認識得到延伸、升華,課外延伸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讓學生發揮創新思維,把語文課堂上沒有盡興的“節目”延伸到課外完成。一些來不及實施的實踐活動也可以放到課外,實施綜合性學習。
三、角色表演,發展個性
新課程標準強調,課堂教學要較多地注重師生互動、平等參與,教師要實現角色轉換,由權威的導演轉換為平等的參與者和指導者。在這一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們進行了課堂教學改革的嘗試。嘗試之一,就是“把表演引入課堂”。
《公輸》是一篇以人物對話為主、故事情節簡單的略讀課文,非常適合以排演課本劇的方式組織教學。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可以引導學生把墨子公輸盤、楚王的兩次交鋒分為兩個場次,各組選擇不同場次進行排演。需要注意的:一是表演前要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準備的時間;二是表演后要有評議或者采訪交流。無須煩瑣的詞句分析,無須可有可無的乏味問答,當機智善勸的墨子和陰險狡詐的公輸盤、楚王就活脫脫出現在師生面前,自然證明了學生對課文的成功解讀。
再如,教學《福樓拜家的星期天》時,讓學生以自我介紹的形式上臺表演文中每一個人物,不同的人物形象和個性,再加上學生聲情并茂地模仿與創新表演,不僅使課堂氣氛活躍,更是加深了對課文人物形象的理解與體會。活動中,學生熱情高漲,思維開闊,不時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已然將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轉化為自己的個性化語言。
四、角色轉換,百花齊放
課堂教學中要突出學生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課堂設計要變“教”為“導”,創設符合文體,有效地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氛圍,要讓講臺不再成為教師的專用之地。
例如,在教學《列夫·托爾斯泰》一課時,我走下了講臺,讓學生各顯其能,通過各種渠道搜集與課文人物有關的資料,并且學著備課,提醒學生明確要講什么內容,重點是什么,設計哪些問題,思考運用怎樣的方式讓其他同學明了易學等注意點,并說出自己對文章內容的感悟等。這樣的課堂讓學生在課前就對文本有了多次地閱讀,深入地了解,并作了充分地預習,對人物的理解把握更為深入、到位。第二課時,教師對各“小老師”的上課內容作好總結,強調與補充。最后,讓學生與老師同臺,根據托爾斯泰的外貌特色在黑板上畫出其肖像素描。讓學生備課、上課,一改往日課堂的死氣沉沉,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可以在講臺上激揚文字,學生亦可以在講臺上慷慨陳詞;教師可以在講臺上板書解題思路,學生也可以演示自己獨特的解題方法……教師走進學生中,一起學習,一起探究,引領學生練習,讓課堂氣氛“活”起來,形成師生的互動,形成課堂教與學的多元化,達到殊途同歸,“條條道路通羅馬”之目的。
作者單位:浙江紹興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