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探究性的學習和教學,不僅是為了適應當前職校課程改革中課程教學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探究性學習在中職課程改革中的意義
1.探究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當前中職的學生,存在著學習欲望不強烈、學習興趣不濃等問題,而探究性教學就是以“探究”為主的教學,學生是在不斷地探索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學會學習和掌握方法,培養學生對學習具有追根究底、深入學習的欲望,探求真理、積極嚴謹的態度,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
2.主體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探究性學習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程改革思想。在教學過程中,培養了學生自我組織、自我調控、自我評價的意識和能力,教師在這個活動中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3.互動性帶來合作
探究性學習是一個多向互動的學習過程。一方面學習主體通過與學習客體間的交互作用——活動來獲取知識、培養能力。另一方面非常重視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在交互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4.過程性體驗與經驗積累
探究性學習更加重視學習的過程而非結果。它強調盡可能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知識的發現、形成、應用和發展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學習體驗與經驗積累,強調探究性學習對學生成長所起的作用,即其教育價值。
5.創新性提高能力
探究性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超越現實創新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大膽嘗試,探討問題解決的方案。學生可以超越教材,超越教師,超越自我,在自我的空間中大膽創新。
二、改變模式多樣的實踐方法,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
1.仿真實驗法
在機電類的專業課的教學中,用一些可以進行仿真實驗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的學習。例如,在電學部分的大量的試驗都可以用電路仿真實驗來實現,以電子信息裝置取代原有的感知對象,消除了學生對實物的恐懼心理,有利于學生對實驗波形、實驗數據的觀察、分析、理解和思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仿真實驗法,可為探究式學習提供可操作的物質基礎,為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供了較理想的技術手段,有效提高了探究式學習中學生學習的效率和趣味性。
在機械類的機械制圖及機械基礎等基礎課的教學中也可以充分發揮仿真實驗法對學生學習上的探究引導,而在數控機床的操作這些較專業的課程學習上,我們更多會去依賴軟件仿真的方法來提高教學的效果。
2.案例任務刺激法
“案例任務刺激”的方法,是以案例為貫穿線對現實問題和某一特定事實進行任務式教學的教學方法。典型的案例大的可以是《機械原理》上的機器功能的設計,小的也可以是《電力拖動》中的電機的點動。案例可大可小,關鍵是在案例設計上的任務的驅動。有的案例可能會劃分若干任務,有的可能只是一個任務。任務的出現刺激學生的學習過程,加適時的評價,可以較明確的引導學生自主地進行探究性學習。
3.動手實踐法
動手實踐法是指結合課堂的理論教學內容進行直接動手操作而探究學習的模式。它依賴于理論聯系實際的教育原則,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促進探究性學習,能提高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例如在電工基礎的《自感現象》這一節的教學過程中,介紹了日光燈結構后,設計詢問學生在家中是否遇到過日光燈兩端閃爍而不亮的現象,學生反映都碰到過;接下來我打開了教室里的多盞日光燈,其中一盞閃爍不發光(事先設置),學生馬上說要求修理;我用準備好的導線直接將啟輝器兩端短接后迅速斷開,瞬間燈亮了。一陣驚喜之余,學生馬上忙著討論,詢問原因,于是我趁機要求學生自己分析,學生反映非常積極,翻閱課本,相互討論,最后共同得出了整流器是利用了自感現象的結論。這樣在討論與分析過程中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更使學生學活、用活了知識,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4.發散思維法
在專業課的學習中,傳統的教學、學習方式形成的思維方式較呆板。在教學過程中如能運用各學科融會貫通,讓思路多方向、多數量全面展開立體、輻射型思維方式,激發學生適當運用一些巧妙的解題方法。
例如在《電子技術》的例題中運放電路的求解,可以用理想運放電路的特性直接求解,如引導學生換個思路的話卻可以應用《電工基礎》中的戴為南定理及分壓原理求解電位,而得到其他的解題思路。不僅解決了眼前的問題,也讓學生在分析探究中回顧了知識點,并提高了學習的能力,提高了學習效果。
通過探究性學習在中職機電類各學科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學生由怕學到愛學,由上課睡覺到下課不愿離去。尤其是原來底子薄基礎弱的學生,通過探究性學習的引導,對學習能重新拾起信心,有了學習的欲望。
參考文獻:
[1]張華.創新教育本質論[J].教育參考.2000(5).13~15.
[2]徐學福.探究學習的內涵辨析[J].教育科學.2002(3).19~23.
[3]郭蓮花.探究學習及其基本要素的研究[J].課程與教學論壇.2004.128~131.
作者單位: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職業技術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