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情感與情感教育在人的成長與發展中的作用,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情感既然影響每個個體身心的健康成長,也就必然影響整個社會的進步,因為社會是由個體組成的。歷史教學更為重要。因此,寓情感教育于高中歷史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愛國主義教育是歷史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歷史課程標準》中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形成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認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審美的情趣……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高中歷史教材中愛國主義題材到處都是,比如在講到《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中的甲午戰爭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放映鄧世昌和全艦官兵與艦同沉的悲壯片斷,讓學生體會“此日漫飛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的為國捐軀、勇往直前的愛國熱情。教師在講到抗日戰爭時,可以放映抗聯將領楊靖宇在冰天雪地中吃草根,啃樹皮的艱辛,但是與日軍斗爭的愛國熱情不減,直到為國家戰斗而死的英雄的影片,讓學生體會到中華民族的不屈精神。在講到南京大屠殺時,教師通過放映日軍槍殺中國手無寸鐵的國民,讓學生體會到中華民族的獨立來之不易。通過列強侵略給中國帶來的沉重災難,通過帝國主義對發展中國家的殖民掠奪,造成了東方落后于西方,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痛恨殖民者、強盜,從而培養了他們正直、正義的人生品格,建立起對祖國的深厚感情。像這種愛國主義題材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比比皆是,教師一定要利用好這些素材,讓學生真正體會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的艱辛,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激勵他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報效祖國。
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人文精神就是尊重人,重視人的價值,以人為本。人文主義是個歷史概念,主要指在文藝復興時期,通過研究古代希臘羅馬文化,重新發現人的價值,把人從中世紀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以人為中心對抗中世紀的以神為中心。現在的人文主義已泛化成一種強調人的地位、作用的世界觀或意識形態。”歷史教育在知識素養上十分關注人的意志品質、道德修養、理想信念、精神狀態、民主、自由、平等、智慧、自尊等觀念。
三、通過情感教育培養學生頑強的毅力和堅忍的意志品質
頑強的毅力和堅忍的意志品質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最主要的因素,擁有這些優秀品質使人生取得成功的例子在高中歷史教材中是隨處可見的。孔子出身卑微而勤學不輟終成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這些偉大光輝的偉人事跡在歷史教材中有很多,教師要用好這些素材教育學生學習偉人的勤學不輟的品質,讓學生深刻領悟人生的成功需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偉人的這些可貴的品質如果在歷史教學中能夠潛移默化地走進學生的生活,這將是他們人生中最難得的寶貴精神財富。
四、唯物主義世界觀的教育
“世界觀是對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態度,科學的世界觀的形成,必須建立在科學知識的基礎之上。青少年的品德、審美情趣和世界觀正處在急速發展和逐步形成的重要時期,教學在使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培養優良的道德品質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歷史教學在培養學生的科學世界觀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總之,歷史教學在培養學生情感方面具有其他學科難以相比的優勢。教師要通過情感教學的投入,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營造良好和諧的氣氛,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個人魅力,充分利用好高中歷史教材,從愛國主義、人文主義、意志品質、唯物主義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對社會負責。
作者單位:河北省文安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