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學生確實是各不相同的。研究發現,學生在學習中明顯存在四種重要的個性差異:學力差異、興趣差異、學習適應性差異、生活經驗的差異。在學生明顯存在個性差異的前提下,培養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方式并促進其習慣養成,在學生個性品質發展和健康人格影響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順應時代發展對個性化學習的要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提出“本課程要重視高中學生在心理、智力、體能等方面的發展潛力,針對其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可塑性等特點,在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和各種生活關切的同時,力求采取釋疑解惑、循循善誘的方式,幫助他們認同正確的價值標準,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這一課程基本理念,明確了政治課在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方面擔負的任務,要求廣大政治教師在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的同時,營造有利于張揚學生個性的課堂教學環境。
課堂教學評價在教學中起著指揮棒的作用,有什么樣的課堂教學評價,就會有什么樣的學習方式。個性化學習必然面臨評價的創新,政治課課堂教學評價的多元化是個性化學習能否實施的根本保證。
一、構建教師、學生、學生同伴三位一體的多元化評價主體體系,發揮評價的最大效益
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說:“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這從一個側面充分說明教師課堂評價的重要性。教師的課堂評價不應只是簡單的判斷學生的是與否,而應適時、適當、適量地為學生評價,在評價中為學生把關定向、釋疑解難,引領學生走出迷茫,促進學生更深入地思考!教師的課堂評價是對學生回答的一種肯定,也是一種激勵,及時地對學生的回答做出一個評價,學生在獲得老師對他(她)的極富個性的評價后,會獲得一種有益于學習的快樂和興奮,而且一種幸福的成功感會油然而生在他們的臉上。老師應該大量使用“你的語言嚴密,具有對稱美。”“不錯,你的思路開闊,認識深刻”“你的判斷很正確,若聲音再響亮一點點就更好了。”“老師、同學又沒追你,你干嗎說得那么快?要注意呀!”“老師覺得,你長大肯定能當一個時事評論員!”這一類生動、親切、明朗的評價,學生聽后怎么會不被深深感染?怎么會不大受激勵呢?
新課程改革提出要加強評價中多元主體參與,教師要堅持“促進每一位學生發展”的教育理念,在構建多元化課堂教學評價體系中充分發揮學生自評和同伴互評的作用。每堂課的課前準備階段,教師都要提醒學生自我檢查是否做好學習新內容的心理準備,是否做好相關知識的復習準備,是否準備好課本、學習輔助材料等。教學實施階段,學生要獨立完成學案中的基礎知識自我檢測部分,并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提出疑問,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敢于對老師說不,對教材說不,對同伴說不;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認真聆聽他人的發言,積極參與交流辯論,通過相互評價,讓學生學會客觀地評價別人,欣賞別人的優點,學人之長補己之短。課堂效果檢測階段,可以讓學生自己批改自己的練習或者同位之間互相批改,并留有一定時間讓學生反思是否理解所學內容,能否運用所學內容解決相關問題,是否掌握思考的角度和方法。
二、構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統一的多元化評價內容體系,發揮評價的最大功能
個性化學習提升了對學習者人性的關懷。過去,對知識和技能的單一的價值追求和片面強制式的外在評價,造成了學生人格的扭曲和身心的畸變。
現代教育評價強調發展性功能,即從發展的角度評價學生,評價不應該是給學生下一個結論或排隊,而是要診斷、分析學生在學習具體課程時所存在的優勢與不足,并提出具體的改進意見。每個學生的智能、身心狀況、興趣愛好都各有特點,每個學生的發展軌跡和成長速度都各不相同,發展的目標也具有一定的個體性。因此,在課堂教學評價時,不能僅從知識與技能掌握程度上去評價學生,教師要尊重和關愛學生,充分照顧個體間的差異,依據不同學生的不同背景和特點,正確地判斷每個學生的學業狀況和發展潛力,在評價過程中不給被評價者造成太大的壓力。對于學習情況不太理想的學生,更應以新的眼光看待學生,發現他們中蘊藏的巨大能量,要盡可能地讓他們看到成功,擁有自信。試想,如果一個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被理解,甚至總是遭到嘲笑和批評,對自信心和學習興趣都是打擊,這樣就會步入“負螺旋狀態”,學習成績就會一落千丈,學習興趣就會蕩然無存,而老師如果能做到充分肯定他在學習方面的優勢,又指出努力的方向,效果就會好得多。
中學政治作為德智兼備的學科,既有學科知識的教育,同時更要注重播撒愛的種子、傳播美好的情感、弘揚社會正氣、塑造美好的心靈、樹立遠大的理想、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追求人生境界真善美等等。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圍繞社會上的典型現象、人物、事件進行討論,讓學生充分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不說空洞的、違心的、模式的話。即使學生的個別言論有些“出格”,也不要忙著“扣帽子”,而要擺事實,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標準。只有這種真實而積極的課堂教學評價,才能有效地塑造學生的靈魂。
三、構建筆試、口試、活動相結合的多元化評價方式體系,發揮評價的最大作用
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方式主要是通過書面測驗、考試檢查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的情況,新課程標準倡導運用多種方法綜合評價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方面的進步與變化,運用多種手段展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成果。
產生于古希臘談話式教育中的口試法可以引入到政治課課堂教學評價中來。在課堂教學中,師生圍繞共同感興趣的問題展開層層辯論,教師提出問題并不斷地追問,而學生被要求在教師和其他同學面前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詳細的解釋和辯護。在辯論過程中,教師既能對學生的知識、能力深度和廣度進行評定,也能了解學生的形態與舉止、性格、自信心、心理成熟度等方面的發展;同時,學生也經受了理智訓練和情意訓練,師生共同處于一種積極互動狀態。
學生就如多棱的寶石,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都能發出璀璨的光芒。教師要善于發現并挖掘其優勢,給學生創設自我展示的舞臺,使其獲得自信與成功的體驗,激勵其不斷進步。作業作品是日常教學質量的體現,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實物投影儀將學生的平時作業呈現出來,對其進行點評,有的學生作業很工整,有的學生答案有獨特見解,有的對錯誤訂正及時詳細。總之,只要有值得肯定的方面,就給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課堂教學中,老師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組織模擬情景活動,鼓勵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培養、展現和認同自己的知識、智慧、才能以及情感、態度。
教育是一項社會性和人格性的活動,課堂教學評價無疑也應以人為主體,生命的個體形式是具體的、獨特的、豐富的,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有別于其他生命個體的天賦、興趣和愛好,教育就是要尊重受教育者生命個性,幫助他張揚生命個性美。
作者單位:江蘇徐州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