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把學生從傳統的被動的受教育地位轉變到主動的求知地位上來,在教學活動中,做到“教學做”合一,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要引導學生養成自覺地尋求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
一、明確任務,激發興趣
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就是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進行有意學習。實踐表明,有意學習與無意學習的效果存在極大的差異。如果學生明確了學習任務,積極地參與學習,保持良好的注意及情緒狀態,就能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激發興趣的途徑、方法很多,包括:教師要用富有激情的教態、語言激發學生的情趣;教師要鼓勵學生嘗試成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學方法要經常變化刻意求新,讓學生時常有一種新鮮感等等。
二、激勵質疑,啟迪思維
質疑問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表現,優化語文課堂結構,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必須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語文教學尤其如此。如何在一堂課上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灌輸”為“樂學”,興趣的激發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呢?這里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1.巧設導語,激發興趣
導語是教學一篇課文的開場白,是教師在新課的開始階段,從一定的目的出發,用很短的時間,并采取一定的方法或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心理情緒的重要教學環節。精心設計好一個導語,因勢利導,那么上課伊始就能扣住學生的探究心理,激發其興趣,活躍其思維,從而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創設情境,引人入勝
情境是一堂語文課的“小天地”,它是教師用生動形象、親切感人的語言,或描述意趣橫生的同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人物、事件與景物,或演示形象逼真的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動作畫面,并借助一定的媒介創造出來的,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創造性地設計好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戲劇般地進入角色,就能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點燃其思維的火花,產生強烈的共鳴。這樣,也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藝術提問,加深理解
課堂提問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設置問題進行教學問答的一種教學形式。提問是優化課堂教學的必要手段之一。它是語文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在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積極思維、啟發學生創造性方面,具有其他教學方法無法替代的作用。課堂提問同時也是教師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預期學習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恰如其分的提問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了解學生掌握知識情況,而且可以開啟學生心靈,誘發學生思考,開發學生智能,調節學生思維節奏,與學生做情感的雙向交流。通過提問,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回憶、對比、分析、綜合和概括,達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藝術的、適合學生思維心理特點的提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引燃學生的思維火花。這樣的提問使抽象的“詞義”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有效地喚起了學生求知的積極性。
4.詼諧幽默,深入淺出
一個語文教師要善于在講臺上用優美而富有魅力、吸引力、感染人的語言,奏出美妙的交響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導他們積極思維。這樣一來,既講清了道理,又活躍了課堂氣氛。
作者單位:興化市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