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課改中的最大變化是角色的變化。過去,人們將教師譽為“紅燭”“春蠶”“園丁”……班主任除此還扮演著“警察加保姆”的角色。而今,新課程賦予了教師工作新的內涵和要求,需要教師尤其是班主任重新給自身的角色定位,以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
一、心靈的知音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班主任應學會“蹲下來跟孩子說話”。在學生心目中,民主平等,亦師亦友,是好教師最重要的特征。賦予關心和具有知識,他們更喜愛前者,學生特別渴望和珍惜與班主任的關系,師生之間建立了真摯的感情,定會收到神奇的教育之效。親其師,方能信其道;信其道,方能樂其學;樂其學,方能成其才。班主任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以心靈感受心靈,以感情贏得感情,這是班主任的基本功。我們要盡量使自己擁有學生的心靈,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去體驗他們的感受。
二、學習的伙伴
在“視聽環境中長大”的學生與教師已經站在同一起跑線,甚至比教師跑得更快。現在再把教師說成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已不完全對了,教育教學的過程猶如點燃一盞油燈,需師生共同添油,才能使燈火輝煌,照亮大家。新課改倡導師生形成“學生共同體”“平等對話的伙伴”,強調“師生互動,共同發展”。如果班主任依然擺出一副“權威者”的架子,不對新知識保持好奇與敏感,就會“面目可憎,語言無味”,不受學生歡迎,更談不上什么樹立威信。
三、成長的慈母
傳統教育可算是“師本教育”。但有些班主任成為“警察式”老師,甚至還在為自己的所帶的班級被稱為學校的“文明監獄”而自豪。新課改理念告訴我們的“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應當成為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信念。班主任工作的關鍵在于盡可能充分了解每個學生,關心學生疾苦,應視學生如己出,無微不至地給予學生關懷;當學生犯錯誤時,應嚴慈相濟,治病救人。
四、錯誤的良醫
在一個班上,出現“問題學生”不足為怪,問題學生也不一定就是壞學生。長期以來,我們已經習慣地給一些因為有過失或學習困難的學生戴上一頂頂“桂冠”:“沒出息”“皮猴子”“笨瓜”等,隨意貼上“壞學生”的標簽,結果往往傷害了學生自尊,影響其身心健康。讓我們牢記先賢的忠告吧:“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
五、進步的贊賞家
班主任的職責是刺激和鼓勵學生的積極性,點燃火把,讓它燃燒。作為班主任,應練就一雙明察秋毫的眼睛,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善于欣賞他們的興趣愛好,一言一行乃至奇思妙想。對孩子的進步、孩子的發現,班主任要毫不吝嗇地向學生表達自己由衷的欣賞。積極創造機會,不斷讓學生獲得“我能行”的成功體驗。
六、激情的拉拉隊
新課改倡導的“面向全體”,其實質就是面向有差異的學生,實施有差異的教育,實現有差異的發展。教育教學的技巧和藝術就在于給每個學生以充分的選擇機會和發展空間,使每個學生的潛能發揮出來,讓每一顆金子都閃光發光。作后進生的激情“拉拉隊”,班主任首先要千方百計提高他們的自信心,要幫助他們確立適當的學習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與學生一起分享他們的情感體驗和成功喜悅。
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有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學生,擺正自己的角色,給自己重新定位,才能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而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將會迸發出強勁的教育能量,促進教育效果的不斷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淮安市文通中學